第三六八章 大脑(1 / 2)

永不下车 阳电 3612 字 2020-08-06

? 人脑,或者说,人的大脑,对曾就读生命科学专业的方然,是十分熟悉的。.p> 但这种“熟悉”,从另外一个角度评价,却很模糊,不仅与生命科学的前沿有很大距离,与彻底解析人脑的运作机理,也还差的太远。

人脑的运作机理,究竟是怎样的,数百年来的近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确取得了一些成果,到今天,修读过六年级以上的联邦民众,都应该知道,人脑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构成,并通过延髓与身神经相连。

至于脊髓,乃至遍布身的神经、神经末梢,一般并不被认为是脑的一部分。

即便这些外围“器件”,在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也很重要,脊髓损伤不仅可能导致截瘫,还会使排泄失禁,但,就人的意识活动而言,这些外围部分的作用的确寥寥。

既然在思考意识,方然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被称为“脑”的部分。

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的功能各不相同,彼此间又有一定的联系,这种结构,并非某知能之神祗的灵机一动,而是在漫长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故,执掌基本生命活动的脑干,理应最早出现,主管身体运动、协调的小脑,也会出现在大脑之前。.p> 演化中最晚出现的大脑,在人而言,体积最为庞大,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主要栖居于此,是一种很自然的推测。

这种推测,有时候不一定很准确。

譬如人的一种活动状态,“一心二用”,通俗地讲就是同时做不相干的两件事,这种情形在生活中极其常见,当事者往往浑然不觉,偶尔才会在开车讲话,健身听音乐,或者吃饭看手机时意识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不止一件。

这种情形,在行外人眼中,往往就认为人脑与计算机类似,能同时做好几件工作。

但细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所谓“一心二用”往往包含贬义,泛指一个人无法分心在两件事情上。

倘若有人不信,而尝试一边看肥皂剧、一边写程序,或者一边看文献、一边讨论算法,结果必定是两头空,两件事一件也做不好,而绝无法获得在计算机上司空见惯的程序多开、并行执行之效果。

究其原因,首先分析计算机的情形,现代计算机的CPU,物理核心、逻辑核心都不止一个,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线程)时,理论上,相当于多台彼此通信的计算机在协同运作,那么同时完成多个任务,也就是很寻常的能力。.p> 人脑的架构,与现代计算机的多核心架构不一样,相当于单核心CPU,同一时间只能运行一个线程,只能专注于一件工作。

哪怕是接受过胼胝体手术的癫痫症患者,大多数都出现了“意识分裂”,高速连接被切断的两个脑半球逐渐发展出独立意识,进而,让一个人的左右两半身体,出现不同的动作与意图,但考察每一脑半球,情形仍然与单核心CPU无异。

单核心,不论计算机、还是人脑,任一时刻都只能处理一个线程。

早在很多年前,微型电子计算机的CPU还都是单核心时,通过操作系统的线程调度,一台计算机也可以“同时”进行多个任务,这种情形,其实质是将CPU运行时间切片,然后利用线程调度机制进行机器时间的共享。

在这种“时分复用”机制中,任一时刻,CPU处理的线程只有一个。

但线程的切换,速度极快(每秒数千次、数百万次甚至更高),在时间流逝感迟缓的人类看来,就仿佛计算机是在同时处理多项事务。

这种机制,是人类的一项发明创造,但很可惜,并无法应用到人脑。

关键之处在于,人脑,是漫长演化所塑造出来,在长达几十亿年的生存竞争中,自然选择并未提出这样的考验,需要生物具备多线程的奇妙能力,故而,今天的人类之脑,虽然能够在不同任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