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问题。
不过朱元璋已经将此事记在心里,他再次贪婪的看了一眼红薯,道:“这玩意儿也能生吃?”
朱雄英点头道:“可不是,我给你洗一个。”
不一会,朱雄英就洗了一个红薯上来。
“这玩意咋吃?”
朱元璋接在手里,端详了半响:“要剥壳?”
“哈哈!”
朱雄英忍不住大笑,道:“爷爷,原来你也有不懂的时候啊!”
朱元璋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咱不懂的东西多着呢,快别卖关子了,说,咋吃?”
朱雄英回道:“直接嚼啊,不吃皮就行。”
嘎嘣!
说着,朱雄英脆生生咬了一口,将皮吐了。
朱元璋若有所悟,有样学样,嘎嘣嚼了一口,咂摸咂摸嘴道:“不错,脆,甜!”
“还别说,这玩意儿还真是好东西,煮粥抗饿,当零嘴吃味道也不错,大明之福,大明之福啊!”
老爷子会心一笑,眼神中带着浓烈到掩饰不住的开心。
过一会,朱元璋站起来道:“走吧,咱们也该回去了,家里还有一堆奏疏等着咱呢!”
……
武英殿中。
此时这里暖洋洋的,和外面的冰天雪地俨然是两个世界。
爷孙俩有段时间没在一起看奏疏了。
其实朱元璋还是蛮雄英念那些在一起批阅奏疏的日子,所以他又把朱雄英叫来。
“来,坐下,看奏疏。”
朱雄英点点头,走到朱元璋旁边,刚要坐下,老爷子随手拿个垫褥放在太师椅上:“垫个褥子舒服些。”
朱雄英有些暖心,忙不迭道:“谢谢爷爷。”
“批吧。”
朱元璋坐在旁边,手里仍旧拿着一颗红薯,嘎嘣嘎嘣的嚼着。
朱雄英也开始翻开奏疏。
朱元璋看着朱雄英认真的样子,不禁莞尔一笑。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亦或者退一步说,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臣倚这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先洞悉这个帝国的内政和缺点,才能在以后做出相应的改革。
任何的改革都是建立在以前的制度之上,必须要贴合实际。
朱雄英认真的看着奏疏。
这是一封来自山西布政司的奏疏,说的是雪灾之事,不过却是当地都察御史弹劾上奏的。
“臣,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平上奏陛下,今有阳泉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
左佥都御史上书的奏疏洋洋洒洒很多,核心点就是阳泉县令和地方士绅联手,欺骗皇帝,瞒报天灾,迫使百姓将肥沃田产,转让给大地主大士绅。
大明的土地兼并,在这封奏疏上,朱雄英可看到冰山一角。
看罢,朱雄英脸上忍不住浮现一抹怒气!
朱元璋见朱雄英神色不对,不声不响的侧目看过去,看完之后,淡淡的道:“这样的事,咱见多了,你第一次见,难免有怒,杀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淡淡的一席话,却带着毫不掩饰的杀气!
朱元璋手指有节奏的敲着案牍,淡淡的道:“这些年,咱杀了太多这些人了,咱不是嗜杀,而是不得不杀。”
“然而怎么杀,都杜绝不了这种情况出现,每逢天灾,总会有人试图想着怎么发财,却从不想想怎么去给百姓便利,怎么力所能及的帮助百姓度过天灾!”
“一群朝廷的蛀虫!就是他们在啃食着大明江山!不杀不足以立朝廷之威信!”老爷子言语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淡漠和冰冷。
朱雄英叹口气道:“堵不如疏,一味的杀,是杀不绝,得找个约束的机制去管理才成。”
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