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匆匆八年,恒寒降临(2 / 3)

已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蒸汽船破冰技术。

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研发出来的破冰技术勉强能用,只是想破几十里长的海冰需要付出十几艘破冰船的代价罢了。

朱高煦这么多年的提前布局,如今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所以,他在得知各省灾情皆得到有效救治后,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下了。

“爹,沿海海上与内陆运河结冰普遍,蒸汽船航行受阻,目前粮食主要还是靠内陆铁路与官道运输。”

武英殿之中,朱瞻堂坐在朱高煦御桌旁边,肃然道:“儿建议把灾民收拢起来,由官府统一调配,以工代赈,让他们去修桥、修路,目前很多河流干枯结冻,主要是修桥。”

“你这个主意不错,趁着河流结冻干枯之际,先把桥墩建好,可以省去不麻烦。”

朱高煦抚须道:“毕竟,各地农民行会与工匠行会已经运转纯熟,倒不怕朝廷以工代赈会出大的纰漏。”

既然父子俩聊到了造桥墩与农民行会,此处特地提一下大明目前掌握造桥墩的方法以及农民行会的情况。

大明为了修建京昆铁路,可是花了大力气,分别耗时八年、九年修了长江与黄河两座铁路大桥,花费银钱数以千万计。

继续阅读

当年工部为了造跨长江、黄河铁路大桥,一众造桥大匠们更是在围堰法之外摸索出了两种主要的在大河大江之中修建桥墩的方法,一为沉箱法,二为打桩法。

围堰法是最常见的、比较简单的,也是最原始的造桥墩办法,但此法所需银钱较高。

因为要先把建设桥墩的地方用土石坝等止水的结构围起来,形成一个与外部隔绝的水坑。

再用蒸汽抽水机将水坑里的水抽干,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和陆地上一样情况的空地。

虽然这样非常方便,但建设围堰的工作量太大,并且还会导致工期延长,随着河水不同程度的加深,围堰的造价也会成倍增加,因此这种方法只在浅水区使用。

沉箱法,是工部众大匠在朱高煦的启发下创造出来的方法。

沉箱是一种有顶无底的箱型结构,由钢筋水泥制造,井筒壁的下端有刃脚,内部设置搁板,能够在水中漂浮,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箱内存在的水量来控制沉箱漂浮或者下沉。

箱内操作室的固定气压被顶盖的气闸所控制,这样的做法是有利于人员、材料、泥土进出沉箱,整个沉箱边挖边沉,当达到指定深度后,再用钢筋混凝土将整个沉箱封死。

如此便得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桥墩。

这种沉箱法在大江大河里造桥墩对机械化程度要求比较低,并且还不影响通航。

但是沉箱内的气压比较高,所以箱内底部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会对施工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打桩法是用蒸汽打桩船在深水区打桩。

虽然大明的桥梁工匠往往会避开深水区去建造桥梁,但有时一些深水区却是无法避免,所以不得不在深水区修建桥梁,这样沉箱法的气压过大,就会出人命,需要用蒸汽打桩船。

造桥大匠会根据不同的河底岩石结构,设置出不同的桩,然后派出打桩船,将事先制作好的桩,在蒸汽打桩船的一次次打压下,一点点的陷入水底的岩层中。

至于在河水中确定桥墩位置的技术,以及钢筋混凝土桩的制造办法,就不在此赘述了。

总之,大明在朱高煦的带领下,通过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基础建设,以及在商业极大繁荣发展的推动下,科技水平逐步从手工业时代跨入了蒸汽机时代。

就连历史上电气化时代的某些发明如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也相继问世,并得以改良优化,投入实际生活应用起来。

到如今乾熙三十一年,大明已经步入蒸汽机时代,正在努力向电气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