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近两个月时间了,且还在继续。”
“为了改变这等的情形,我已经殚精竭虑,可现实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
说到这里,吴宗睿走到了史可法和崔云辉的面前。
“宽之兄,崔大人,你们有好的办法吗。”
两人连连摇头,这方面他们肯定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吴宗睿走到了桌案前面,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自古以来,商贸兴则地方兴,汉唐莫不是如此,这方面,崔大人应该特别有感触吧,南直隶为何会繁华富庶,南京和淮安等地,为何让人流连忘返,大都是商贸发达的原因。”
“也许你们不认可这种观念,那我来给你们好好解释一番。”
“譬如说登州,如果有了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在货运码头交易,则商贾必定在这里云集,因为他们需要在这里交易货物,大量的货物从这里运往北方和南方,大量的货物从北方和南方运到这里,接着运送到海外。”
“商贾为了交易的方便,必定在这里租下房屋铺面,以便于交易,他们吃喝拉撒总是需要消耗钱财吧,他们平日里的娱乐总是需要银子吧,他们将钱财消耗在这里,必定能够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吧,这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曾先生,文儒,刘宁,淮安漕运码头,你们应该很清楚吧。”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到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货物码头的建立,必定会有人来搬运货物,得到报酬,这样可以让登州和莱州的部分百姓,在码头上找到活计,获取报酬,养活家人,商贾多了,客栈、酒楼、赌坊和青楼总是需要吧,这些地方招募的活计,也是我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样又有一批人能够活命吧。”
“再从长远说,货运码头建立起来,商贸交易发展起来,那么登州的粮食、菜蔬甚至肉食,悉数可以用来交易,包括一些农户种植的果木,同样可以用来交易,他们只要挣到了银两,就可以维持家中的开销,而且他们通过商贸交易,赚取到了银子,就算是遭遇到荒年,也可以通过商贸交易,购买到粮食,度过难关。”
“我说的这些,你们不可否认吧。”
“再来说最为关键的一点,登州和莱州如今缺人到了无法维持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叛军蹂躏了这里,因为外界对登州莱州的传闻,依旧是赤地千里,依旧有杀人如麻的叛军,来到这里的人,朝不保夕,无法活命,如此情况之下,谁还会到登州和莱州。”
“田地需要有人耕种,城池需要有人修缮,官道需要有人维护,这一切都需要人,若是无人到登州和莱州,我等就算是拼了老命,也毫无用处。”
“商贾无利不起早,哪里有银子赚,哪怕是天涯海角,他们也会闻风而来。”
“商贸码头建立起来,商贾必定到登州来,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诸多的商贾到了登州,看见这里的情形,知道巡抚衙门的告示文书,通过他们的嘴,将这里的情况说出去,他人岂会不信,而且我断定,最先搬迁到这里来的,就是那些商贾。”
“通过商贸码头,吸引到大量的人来到登州和莱州,所有问题迎刃而解,何乐而不为。”
“如此的机会在眼前,诸位,你们说我是忌讳朝廷的规矩,还是破釜沉舟。”
“所以说,货运码头必须要修建,如今是冬季,正好大规模的修建货运码头,来年春季即可投入使用,而且我们还要修建大规模的商贸交易场所,让商贾有地方专门从事交易。”
“当然,我们也要建立市舶司,专门收取商贸交易的赋税。”
“好了,该说的我都说了,诸位还有什么异议。”
。。。
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终于,史可法首先抱拳稽首。
“大人的苦心,下官完明白了,下官支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