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军,才有了今日集仙殿救驾之事;若是没有陈玄礼的此份功劳,援军也难入神都城内,今日最终谁胜谁负还确实难料,故而陈玄礼得此封赏,众人也无人不服。
旨意宣罢,高力士又走到了李三郎身前,小声说到“陛下让小人给司丞带句话,李司丞年少勇猛,朕是看在眼里的,望汝能长此以往,他日必作嘉赏!”
李三郎听罢,心中一暖,没想到陛下还不曾忘了自己,当即准备拜谢,高力士连忙拉住了李三郎的手臂,说到“李司丞不必多谢,小人告辞!”说罢,向众人拜别,转身离开了东宫。
见高力士走后,太子面露喜色,笑着大声说到“多日以来的悬案终于告破,还得感谢诸位的辛劳!明日,吾等终于可以心无旁念,安享一番这上元盛事!”太子说罢,众人随声附和,连连称是,唯独张柬之与李三郎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太子自是望见了二人的神情,疑惑地问到“二位如此不悦,敢问是为了何事?”
张柬之与李三郎互望了一眼,张柬之轻轻一叹,拱手答到“回太子殿下的话,并非老臣扫兴,只是今日之事令老臣分外担忧,故而不悦!”
太子听罢,继续问到“敢问阁老何事担忧?”
张柬之犹豫了一下,答道“朝廷根基不稳啊!”
太子听罢,不免面露惊色,连忙问到“阁老何处此言啊?”
张柬之答到“回太子殿下,今日诸事各位也都亲临,这朝廷上下打算兵变造反的人可不止一人啊,可朝廷体制疏漏,居然一个禁军副统领都能调集军队,将陛下逼到此等危险的境地,实令人心生后怕。”
张柬之说罢,众人方才醒悟,今夜看似只是齐勒兵变,可有此打算的何止他一人,武三思、太平不也在时刻做着准备吗?还有其他暂时不知道,兴许也有动作,太子、相王不约而同的长叹了一声,太子开口说到“看来朝廷是到了该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了!”
太子此话看似简单,其实背后的深意谁都不敢揣测,往小了说是政治革新,可往大了说也许这也是一场兵变,故一时间无人敢急于答话。太子沉默了片刻,继续向李三郎问到“三郎,汝所虑之事也是与阁老一样吗?”
李三郎望了望张柬之,拱手答到“回禀太子,非也,吾所虑之事是其它。”
太子听罢,连忙问到“还有何事令三郎如此?”
李三郎也是犹豫了片刻,答到“三郎也说不清到底哪里有问题,但总觉得今晚之事太过于顺利,不免觉得有些蹊跷。之前行事如此严谨的克多,为何今日这般轻易就被抓获了,按理来说诸事确实已经水落石出,但三郎总觉得哪里还有纰漏。”
太子听罢,不免大笑,说到“三郎,汝是多虑了,今日之事已经完毕,神都多日来的凶徒均已落网,本宫认为汝就是最近过于辛劳了,现抓到了凶徒克多,有些不适应罢了。”
李三郎听罢轻轻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但一旁的张柬之却开口道“禀太子殿下,老臣以为李司丞所虑不无道理,不管如何,明日上元节吾等切不可大意,诸事还是须小心为上!”
太子听罢,点了点头,答到“张阁老言之有理。”说罢,转向桓彦范、敬晖等人说到“汝等速速回营,尽快整顿军务,万不可大意,务必保证明日上元期间的周!”
众将军齐声答到“喏!”准备退去,走到李三郎身前时,又携同家眷给李三郎又深深鞠了一躬。这一幕自是看在了太子眼中,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众将军走后,李客和裴旻刚好也取出了箭簇、包扎完毕,返回大殿欲辞行!太子望了望月娃手中已经熟睡的小太白,说到“此子天赋奇高,日后须好好培育,必成大器!”三人谢过太子,遂退出了东宫。
原本挤满人的大殿,现在只剩下了太子、相王、张柬之、李三郎四人,太子沉默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