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向太子躬身说到“太子殿下,老臣糊涂啊!今日之事老臣考虑疏漏,有负众望啊!”太子见张柬之如此,连忙伸手扶起,安慰到“张阁老不必自责,这谁都没有预料到上官婉儿会此时返回,这不该怪你,汝也是为了本宫谋划。”
张柬之摆了摆手,继续说到“回禀太子,老臣指的不是上官婉儿一事,而是建议文武比试之事!今日老臣有此提议时,老臣只是抱着一试的心态,本以为陛下不会应允,毕竟上次击鞠一事后,虽朝廷在众人面前撑起了颜面,可最终得益的却是太子;老臣万没想到陛下竟会当场爽快的答应了此事,这确实令老臣颇为意外,如此想来,其中必有蹊跷。”
太子听罢,连忙问到“张阁老请明言,此中有何蹊跷?”
张柬之答到“陛下既然那么爽快的答应,必是对此事有充足的把握,希望通过此事把太子先前建立的威望又重新转移到陛下那里去;老臣现得知上官婉儿已返回,终于明白,陛下欣然应允此事,必是当时已在心中做好了盘算。”
李旦如梦方醒,接着说到“难怪今日上官婉儿主动找到本王,欲一同返回,按她的心性断不会如此,原来是接到了陛下的密令,返回神都准备此事。”
太子沉默良久,缓缓说到“张阁老也不必过于自责,陛下心思深远,非寻常人所能猜测,张阁老此计也是为了本宫,本宫怎会责怪于你?况且,即使是文决输了,吾等还有武决,了不起就是一个平手,吾等也不至于失了威望。”
张柬之战战兢兢地说到“太子殿下不知,这才是老臣真正担忧的,那日皇家马场比试,太子麾下裴旻的实力可是陛下亲眼所见,甚至还敕封了剑圣的称号,她又怎会不知裴旻的实力,但为何陛下还会应允此事?难不成陛下身边还有武功胜过裴旻之人?若是真有,那敌在暗、吾在明,到时若裴旻真失了手,这一仗岂不是彻底败了。”
张柬之说罢,太子顿感震惊,喃喃说道“这世间难不成还有武功能胜过裴旻之人?”
李三郎此刻却露出一丝笑意,一拱手说道“太子殿下、张阁老、父亲,吾以为大家大可不必担忧,吾深信裴旻的实力。退一步说,即是他输了,也无妨,若是真有人能胜过裴旻,难道大家不认为这个人很可疑吗?”
张柬之明白了李三郎是何意,于是问到“吾知李司丞之意,汝是想说武功如此高深之人必是克多?”
李三郎点了点头,说到“即便不是克多本人,也定会与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到时无论是谁,吾等就按此线索继续追查,相信定会有斩获;陛下圣明,也许她欣然应允此事也必有此用意也说不定。”
张柬之听罢,轻轻点了点头,说到“希望如此吧!要不然老臣的罪过可就大了!”
李三郎看了看自己的父亲,突然想起了他此行的目的,连忙说到“禀太子殿下,吾等这么一直商量明日文武比试之事,怎么把最重要的事给忘了?太平欲兵变之事尚未议决啊!”
李三郎这么一提醒,众人才如梦方醒,居然把这茬给忘了,太子连忙问到“王弟,快说说,太平兵变之事到底为何?”
李旦说到“自神都出事以来,吾就安排人在神都内调查,但行凶之人却一直没有线索,但阴差阳错得查到了太平欲在上元节兵变之事。”
太子听到此处,突然觉得后脊有些发凉,原来太平已开始做了准备,若不是李旦此时回来相告,到了上元节还真不知结局如何呢。
李旦望了望众人,继续说到“此前太平在军中并无关系,但最近却开始在禁军、羽林军中开始大肆活动,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拉拢亲信;据可靠消息,前几日满门被屠的禁军副统领齐勒大将军就是因为不肯就范而遭到了太平的毒手。”
“什么!太平居然如此狠毒!此事可有确凿证据!”太子听罢,怒气冲冲地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