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下行,暮色像一层厚重的墨汁,顺着山脊缓缓流淌,将青灰色的岩石染成深褐。远处的村落灯火渐次稠密,如同散落的星子坠入人间,隐约能听见犬吠与晚归人的低语,在山谷间悠悠回荡。苏清月将残破的古籍小心翼翼地收回包裹,指尖划过皮质封面的裂纹,心中那份想要守护这份文化瑰宝的念头愈发强烈。
李慕然走在最前,手持一柄竹杖探路,山路因暮色变得湿滑,每一步都需格外谨慎。“临安确实是绝佳之地,” 他边走边说,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我曾游学至此,那里的藏书楼规模宏大,文人雅士云集,若能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研究中心的建立定会事半功倍。”
苏清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却又很快黯淡下来:“官府行事向来谨慎,古籍研究耗时费力,短期内难见成效,他们未必愿意投入资源。况且我只是一介布衣,人微言轻,想要说服他们谈何容易。”
赵峰紧跟在两人身后,手中的药篓随着脚步轻轻晃动,里面是今日采集的几味珍稀草药,打算带回给女儿煎服。“此事不必急于求成,” 他沉稳的声音传来,“凡事都需循序渐进,我们可以先筹措资金,搭建一个简易的研究场所,待做出些许成果后,再去寻求官府的支持,那时便更有说服力了。”
说话间,三人已经走下了山路,来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小镇。小镇不大,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已经关门,只有几家客栈还亮着灯火。三人一路奔波,早已疲惫不堪,便决定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启程前往临安。
走进一家名为 “悦来客栈” 的小店,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妇,为人十分热情。得知三人的来意后,店主夫妇更是热心地为他们安排了房间,并准备了热腾腾的饭菜。饭桌上,苏清月再次拿出那本古籍,借着桌上的油灯,仔细翻阅起来。李慕然和赵峰也凑了过来,三人一边吃饭,一边讨论着古籍中的内容。
“你们看这里,” 苏清月指着书页上的一段文字说道,“这段记载的是上古时期的节气划分方法,与我们现在所用的历法有所不同,但却更加贴合自然规律。如果能将其研究透彻,对农业生产或许能有很大的帮助。”
李慕然凑近一看,只见书页上的文字古朴晦涩,旁边还配有一幅简单的星象图。“这星象图倒是奇特,” 他喃喃道,“我曾在一些天文着作中见过类似的记载,但都没有这般详细。看来这本古籍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
赵峰则对古籍中记载的医术内容更感兴趣:“你看这段,记载了一种治疗肺疾的古方,用料简单,却颇为精妙。我女儿的病一直缠绵难愈,或许可以借鉴此方,改良一下药方,说不定能有奇效。”
三人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已是深夜。店主夫妇早已休息,客栈里一片寂静,只有油灯的火苗在轻轻跳动,映照着三人专注的脸庞。
次日清晨,三人早早便起身出发。一路上,他们沿途打听临安的情况,同时也在留意着可能的资金来源。赵峰果然联系上了几位江湖上相识的药材商,向他们说明了建立研究中心的想法。这些药材商大多常年与药材打交道,深知古籍中蕴含的医术价值,其中一位名叫沈万山的药材商,更是当场表示愿意出资五千两白银,支持研究中心的建立。
“赵兄,” 沈万山握着赵峰的手说道,“我做药材生意多年,见过太多因病致贫、家破人亡的惨状。如果古籍中的医术真能造福世人,我沈万山自然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
赵峰心中感激不已,连忙向沈万山道谢。苏清月和李慕然也十分高兴,有了这五千两白银,研究中心的建立便有了初步的资金基础。
几天后,三人终于抵达了临安。临安果然名不虚传,城内街道宽阔,商铺林立,文人墨客往来不绝,处处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苏清月望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