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峨眉月色(1 / 3)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3137 字 17天前

普安道:“讲大道理,再多有什么用!这天下人间,活到老学到老方为正道!想把所有的道理一朝一夕搞明白,岂不是大大的自寻烦恼么?我虽然年纪轻轻,可也明白一个道理。如若只是强词夺理,也没什么大用。还是知行合一的好。岂不闻,太上老君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行走江湖,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大师方才所言不无道理,也算至理名言。晚辈受益匪浅,感激不尽。”

金光大师双手合十道:“如若不三教合一,恐怕天下人间有些道理就说不清,道不明了。不错,天下本为一家。孔夫子、太上老君、释迦牟尼,都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世人如若心烦意乱,不妨读一读他们的至理名言,也算了然不惑了。”

普安点头道:“他们三人,恐怕是神交已久!我大宋将他三人欢聚一堂,这智慧无穷,就源源不断了。”

金光大师哈哈大笑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普安摆摆手:“过誉,过誉。实不敢当,实不敢当。”二人哈哈大笑,乐此不彼。

金光大师道:“你家师何人?”普安道:“青城山费无极,便是家师。”金光大师喜出望外,笑道:“阿长是你师伯?”

普安道:“大师如何得知?”金光大师道:“你回去问问看,老衲就不说了。”普安追问再三也无济于事,老和尚只是说些别的,笑了笑。

普安见老和尚提及阿长,有些难言之隐,便好奇开来,只好等回到青城山,再做计较。说着说着两人便是志趣相投,他们面对着眼前的峨眉山,说说笑笑,喜乐无比。居然是相见恨晚,不在话下。

金光大师看向远方,一脸喜悦之色。普安调皮道,“唉!大师,此处为何叫做洗象池,其中有什么故事么?”

金光大师神乎其神,说得很玄乎:“话说,天地混沌,盘古开天地,女娲娘娘炼石补天之时,剩下了许多五彩石,其中一块落在人间便变成了如今这天下独秀的峨嵋山,据说,如来佛祖的大弟子普贤巡天之时,骑天竺神象路过这峨嵋山,天气炎热难耐,大象饮水稍事休息之中,便留下了这洗象池。”

普安叹道:“天呐!这可如何是好,真是不可思议。那,那此番我不成大象了,大象洗过的地方,让我进去不大合适吧。我不要,我不要。”说着摆了摆手,又好笑又好气。

金光大师笑道:“小子,你倒是不乐意了,西方大雷音寺的天竺神象又不是一般的野象,那可是天上的灵物,你还挑挑拣拣的。许多人想来还不一定能来,如若不愿到洗象池之中,那你就下山去吧!到时候毒性大发,自己上西方极乐世界去也好,那时贫僧为你超度亡灵,也算是对得起你了,英年早逝,可怜,可怜!”摇摇头说着便准备离去。

普安赶忙拦住老和尚的去路,笑道:“大师,晚辈只是说说而已,请您且莫生气,我照办便是,照办便是。”

金光大师道:“嗯!这才像话,天色已晚,你就歇息去吧!”说着便走下山去,不见了踪迹,普安心中大惊。

老和尚离开之后,普安只好进了木屋,进去一看,临窗小桌上放有三块饼,一葫芦水,夜色深了,他便躺在了木床之上,翻来翻去,自然难以入眠。

顷刻普安坐了起来,看着桌上的蜡烛已微弱了,便过去接上了一根,续燃开来,顿时屋子又亮堂了许多。

普安望了望窗外,但见,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山色苍茫,月光如水。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神仙境界,不在话下。

普安索性吹灭了蜡烛,披了件衣衫,大踏步出了屋子,此时此刻峨嵋山月色美轮美奂,不禁令人想起唐代诗仙太白的千古慨叹:

峨嵋山色半轮秋,影入平羌江自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