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有些遗憾,“电力转化实在太麻烦了。”
“那也没有办法。”保罗菲尔琼斯道,“除非是建造空天母舰,才能完善能源转化的部分,只是在研究发动机,优先解决的是光压动力问题,不可能添加这一部分内容。”
“是啊!”
王浩长叹了口气。
他们所说的能源转化,就是把制造的光压转化为电力,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实际转化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用什么转化方式。
如果是在地面上进行能源转化,可以选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最常规的蒸汽发电技术。
这是最简单、直接,并能高转化效率的方式。
在光压发动机、空天母舰上就不一样了,蒸汽发电的问题在于设备太过笨重,只是围绕凹面反射镜进行设计都是个大问题,若是放在其他部分就可能会出现能源不充沛的问题。
他们还有一种方案,是在凹面反射镜内部布置硅基材料。
硅基材料,可以直接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一阶硅基材料的转化效率也非常高,但问题在于‘寿命’。
光压发动机是要持续运转的,一直有高强度光源照射,会大大缩短硅基材料的使用寿命。
常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用上几十年,但进入到光压发动机内部后,也许只需要几个月就走到了寿命的尽头。
这是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当然,问题和空天母舰的制造有关,光压发动机的研究重点,主要还是在‘制造光压’上。
王浩还是觉得不完善。
两人站在小山上聊了一阵,随后就乘车朝着基地行进,路上的时候,忽然有个电话接了进来。
“湮灭力场实验组?”
王浩疑惑的拿起了电话,就听到对面王善庆的喊声,“王院士!王院士!大发现!大发现!”
“你慢慢说……”
“是这样的。”王善庆压住了心头的激动,继续道,“我们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材料,可以在960摄氏度高温下转化电能。”
王浩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他愣了一下马上道,“光能磁化发电?”
“对!”
王浩听到确定的答案,问道,“什么材料?”
王善庆道,“是苏东大学复合材料实验室的一阶材料。这种是一种全新的复合材料,主要由三种材料组成,钛银合金、硅元素化合物以及一种硫化物……”
他仔细说了起来。
很快。
王浩放下了电话,对保罗菲尔琼斯说道,“看来不能久呆了,等到了以后住一晚,明天下去就去湮灭力场实验组。”
“明天就去?”
保罗菲尔琼斯惊讶道,“那边距离这里有十几个小时路程……”
“这可关系到重要的研究。王教授的团队发现一种新材料,可能会彻底解决电力转化问题。”
保罗菲尔琼斯顿时点头,“那明天就去看看!”
他们一起到了光压发动机基地,让人带着查看了基地的工作,确定一切有条不紊后,很快就乘车离开了。
一路,直奔湮灭力场实验组。
这一次还真是舟车劳顿,他们才从西海去了光压发动机制造基地,只停了不到一天时间,就返回去了湮灭力场实验组,待在车上的时间将近二十个小时。
即便乘坐的是很舒适的轿车,还有个小空间能躺下来睡觉,到了以后也感觉浑身疲惫。
王浩还是拖着疲惫,到实验基地找到王善庆。
现在王善庆的团队主要就是攻关‘光能磁化发电技术’,他们会对于各种材料进行实验测试,以便找到更适合光能磁化发电的材料。
等见到王浩以后,王善庆就让张春利教授给做介绍。
张春利一直从事金属复合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