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战京畿(四)(2 / 3)

“孙儿知道轻重,就是觉得孙儿这个皇帝当的憋屈,继位之后就是权臣秉政,好不容易拿下权臣亲了政,吴三桂的实力却在鳌拜秉政的时候悄然壮大。

孙儿亲政之后摆在孙儿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削藩,好多大臣都劝孙儿缓一些时间削藩,让吴三桂再老一些,朝廷的实力再强一些。

可是吴三桂会老,朝廷这些经历战事的将军们也一样会老,尤其是八旗子弟这些年已经堕落成什么样子。

朕真担心有一天八旗子弟连马都骑不上去,弓都拉不开,到那个时候若是吴三桂或者吴三桂的后人再发难的时候,朝廷指望谁来打仗?”

“玄烨!你是皇帝,是天下之主,不管做出的决定是对是错都不能有任何的犹豫,你可以认输,但是绝对不能认错。

认输是大清实力不行,认错就是你这个做皇帝的能力不行。一旦你被奴才们认为能力不行,你的位置还能坐的稳吗?”

“皇祖母!孙儿从来不后悔削藩,孙儿最后悔的是没有重视海外的郑氏海寇,没想到如今养虎为患,成了比吴三桂更大的威胁。

如今我大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孙儿恳请皇祖母带着大阿哥和太子西狩陕西,若是京城不幸失守,皇祖母就在西安扶持太子继位。

朕可以死,但是大清不能亡,崇祯都有勇气吊死在煤山上,朕也有勇气有海寇决战到底,战死在城头。”

“啪!”

布木布泰毫无征兆地抬手一巴掌打在康熙的脸上,怒斥道:“你以为你死在城头就是对大清最大的贡献吗?

你错了,我的大孙子,你这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哀家问你,我大清的根基是什么?”

“我大清的根基当然是满蒙八旗,汉军不过是奴才。”

“那哀家再问你,我满蒙八旗可有重大的损失?”

“没有?”康熙摇头道。

“既然我大清满蒙八旗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也就是说大清的根基并无损失,受损的不过是汉人和原本就是汉人的土地。

你到现在还看不明白吗?目前对我大清威胁最大的不是京城的得失,而是京城的八旗子弟如何安全地回到关外。

还有一个更大的威胁就是我大清在关外的龙兴之地,你应该给盛京将军传旨,告诉关外的奴才们,不要在意那些城池,城池就在那里,谁都背不走。

你要做的是保证族人的安全,只有保住族人才有重新复兴的希望。你的奴才们可有信心守住京城?”

康熙苦笑一声,摇头道:“从昨儿个海寇对德胜门的进攻来看,朝廷想要守住京城的难度很大,那些海寇不知从哪里淘换来的火铳,打的又远又准,我大清如今是器不如人了。”

“既然知道京城必然守不住,那就不应该再打下去,趁着海寇还没有打进来,我们还有要价的资本,赶紧与海寇谈判。

我们的底线就是保住在京城的满蒙八旗,只要海寇允许我们撤离撤离,将这座城池给了海寇又何妨。”

“皇祖母是说我们可以用京城为诱饵换取我八旗家小平安撤离,汉人最是虚伪好面子,有这种复土之功还是还于旧都,朕相信这海寇经受不住这样的诱惑。

这样的建议纳兰明珠在朝会上跟朕说过,当时旗人群起反对,便没有实施,现在看来纳兰明珠眼光独到啊!”

“叶赫那拉氏确实是人才辈出,哀家听说明珠家的那个性德文采出众,甚至比汉人儒生的文采还要好,不知这个孩子成亲了没有?”

“回皇祖母,已经成亲了,娶的是两广总督卢兴祖家的女儿!”

“那个卢兴祖是不是已经投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