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治理苗黎(2 / 3)

想不富裕都难。那些在新政中利益受损的士绅,只要不是一心想着与我们作对,也可以将他们引导进棉纺织行业。

老百姓衣食住行四件大事,这纺织业到什么时候都是经久不衰的行当,官府给出优惠的政策,寡人还不相信那些人看到了利益会无动于衷。”

张煌言琢磨了半天说道:“王上!想要发展棉纺织业,琼州府人口不够啊!”

“这就要考验苍水先生的能力了,山里的苗、黎人口,我们也要充分地利用起来,还有就是从大陆悄悄地倒腾人口出来。

如何将人力资源利用起来,这是先生的事,寡人要的是结果,过程寡人不看,三年之内寡人要看到琼州府的棉花种植至少要达到百万亩以上。”

“王上!别说百万亩,就是再多一倍臣都能保证种出来,臣担心的不是种植,而是担心销量。若是老百姓把棉花种出来,可是却卖不掉,会出大问题的。

不同于粮食,老百姓吃不完还可以养牲畜,而棉花这东西,老百姓根本用不了多少。若是一年的收成全部砸到手里,老百姓非得造反不可。”

“苍水先生放心,百姓种棉的销售寡人托底,寡人放开了收购,脱籽棉花的最低价每斤不会低于四十文。”

“有王上这句话臣就放心了,臣保证三年之内棉花的种植不会低于一百万亩。”

“除了开发棉田之外,动员苗黎下山也是苍水先生的重要责任,苗黎在山上普遍贫困,想要让苗黎下山就要给苗黎开出比山上更好的条件。

当然普通苗黎得利,头人的利益就会受损,如何平衡头人与普通苗黎百姓的关系,也是一大难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苗人男女断发文身,到时候苗黎下山如何保证汉人不歧视苗人的风俗也是一大难题。”

张煌言听得头都大了,自古西南土司就难服王化,想要驯服这些剽悍的苗黎土民,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延平王把这个大难题丢给自己,就是考验自己的执政能力,张煌言并没有多少地方行政经验。能够安安稳稳地在一地施政,还是到了琼州府这一年多的时间。

“王上!这苗黎之事最是难办,我们与苗黎的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在苗黎那里就会引起乱子。

所以有明一朝对于这些土司都是连拉代打,一点点儿地进行削弱,等到华夏百姓数量占据多数的时候,改土归流就成了必然之事。

若是现在就强行进行同化,不管我们使出什么办法,都会让苗黎部落出现动乱,我们目前的主要敌人是满清,这个时期引爆我们的内部合适吗?”

“苍水先生!苗黎也是人,也是华夏苗裔,尤其是苗人更是蚩尤部落的后人,与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在寡人看来,不是苗黎难以交往,而是我们的官僚太过心黑手狠。

恨不得对百姓敲骨吸髓,我汉人百姓温和忍耐,对于官府的欺凌能忍则忍,而苗黎这些百姓脾气却很暴躁,并不愿意甘心受官府大户的盘剥。

矛盾就是这么产生的,别的地方寡人没有去过不敢说什么,昌化寡人亲身经历过官府对黎人的冷漠,以及黎人对汉人的不信任。

造成不信任的原因就是不公平,黎人的一头牛在互市交易的时候只能换一件铁犁头,而黎人辛苦织出来一匹棉布,只能换一点儿盐巴、剪刀。这样的交易本身就是不对等的,长久下来,黎人就会觉得我们汉人的商人都是奸商,是无良之人。

而官府对于这样明显的不公平的商业行为却不闻不问,任由奸商肆无忌惮地对黎人进行盘剥,这种贸易的不对等,造成的结果就是汉黎两族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如果只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没有问题,若是放在官府的角度来说就会有很大的问题。

这就跟在灾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