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基本国策之论!(3 / 4)

的,并且能够巩固明朝统治的民族政策,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在这点上,咱大明做得非常好,针对东北、北部、西北、西南四个主要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实行的民族政策上,采取了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的策略,总之保持了和平稳定的局面,孙儿以为是非常成功的!”

听罢,朱元璋露出了一口大白牙,一脸骄傲的对身边的傅友德和冯胜道:“听听,听听,咱大孙说得多好啊,不愧是……是咱大孙,哈哈——”

傅友德和冯胜也是连忙点头称是。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黄雄英,他就喜欢听他大孙夸自己。

“还有呢?”

朱元璋一脸的期待。

黄雄英继续道:“至于货币政策,咱大明虽然比蒙元有所改进,但孙儿以为,这当中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大的。”

“哦?”

朱元璋的笑脸微微一僵,道:“说说看,大胆说。”

黄雄英点了点头,道:“纸钞的由来已有不少年头,从北宋开始,四川就发行的纸钞交子,到了蒙元,纸钞更是流通天下,但宋元两朝统治者发钞无度,尤其是蒙元末年的开河变钞,让纸钞更是失信于民。”

“洪武八年,洪武皇帝为了使民间的交易更为畅通,恢复了纸钞制度,刊印大明宝钞,令民间通行,同时禁止民间的金银物货交易,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钞法,实行以宝钞为主,钞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这本是极好的制度,也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但其中却埋藏了极大的隐患。”

话说到这里,在场的几个人都是屏气凝神的看着黄雄英。

黄雄英继续道:“大明宝钞的刊发没有计划,主要是通过皇帝赏赐,朝廷开支和救济的形式,作为主要的发行渠道,可是皇帝赏赐也好,救济也好,亦或者赐予外国朝贡者也好,都没有任何控制,想印多少有多少,完全是根据国家财政需求而定。”

“这就导致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宝钞就会泛滥,公信力也会越来越低。”

闻言,朱元璋缓缓的点头,露出思索的神色。

“再者一点,宝钞的刊印还有一个漏洞,就是只出不进,朝廷只顾着往民间投放宝钞,但在实际税收的时候却只搭收少量新钞或干脆不收钞,如此一来,宝钞的稳定性何在?公信力何在?”

“宝钞的稳定性和公信力越来越低,连国家收税的时候都不收了,谁还愿意收取和存储?”

“如果你是老百姓,试问你希望手里存着的是十两白银,还是十两宝钞呢?”

黄雄英一连串的反问,直接将朱元璋给问住了。

这一点朱元璋也不是没有意识到,因为宝钞刊发的这些年间,已经开始有大幅度贬值的现象出现,洪武十八年,他也曾停止过刊印,因为他也害怕宝钞的价格继续下跌。

洪武九年米一石准宝钞一贯,到了洪武十八年每钞二贯五百文代米一石,也就是说,宝钞在不到十年内下跌了六成。

而傅友德和冯胜则是大气不敢喘,公然否定老皇爷的政策,这世上恐怕也就眼前的这位了。

良久。

朱元璋才咽了口口水,滋润一下干涸的喉咙,徐徐道:

“朝廷刊发宝钞,实属无奈之举,大明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先前的蒙元别看垮得快,但跑起来也快,败退漠北之前,值钱的东西全卷走,尤其是北方各府库的金银,几乎卷的一分不剩,他们跑得痛快,可是大明朝就难了!”

“洪武老皇爷也是鉴于蒙元的教训,铸大中通宝和洪武通宝两样铜钱为货币,可咱大明哪来的铜啊?种地都缺人,哪有人开矿?没有铜,用什么来铸钱?”

“可是咱大明处处都等着用钱,样样都急等着用钱,若钱的事情不解决,新开国的大明朝,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