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翁,咱叫你来,是想要问你一个问题。”
“陛下请讲!”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叹道:“太子那臭小子为了自个舒坦,离咱去了,咱现在年纪也大了,国不可一日无储,是该立太子的时候了!”
刘三吾闻言,并没有太惊讶,因为这确实是当今的头等大事,否则若是出什么意外,那可就难办了,要知道如今各路藩王都盯着京师呢!
朱元璋看着刘三吾,道:“坦坦翁,你说说看,咱该立谁为好呢?”
刘三吾可以说是当今大明的文官之首。
但朱元璋向来不喜文官,这一次把刘三吾叫来,而不是叫其他国公来问这个问题,足见他对刘三吾的尊敬。
而且刘三吾这人是真正有风骨的文人,刚正不阿,最是敢说话。
虽然有好几次都触怒自己,但是朱元璋还是放过了他,甚至予以重用,还让他时不时的去教导自己的那些儿孙。
刘三吾思虑片刻,道:“回陛下,立储乃是国之根本大事,想必陛下心中已有人选,臣多言亦是无益!”
“呵——”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咱最讨厌的就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掉书袋子,那你倒是说说看,咱心中的皇储是要立谁呀?”
“燕王!”
刘三吾没有丝毫犹豫,便说出了这个名字。
朱元璋微微眯起了眼睛。
事实上,在遇上黄雄英之前,他确实有过要立燕王为储的想法。
燕王朱棣,是这么多的子孙当中,最像他的!
和仁慈宽厚的故太子不同,燕王性格强势,有手段,能打仗,是个桀骜不驯的刺头,若是太子还在,尚能降服他。
至于朱允炆,那孩子在他四叔面前,实在是太嫩了!
“那你觉得燕王怎么样?可服众望吗?”朱元璋眸子深邃的看着刘三吾。
刘三吾却是摇了摇头:“且不论燕王如何,臣以为,皇孙世嫡承统,这乃是礼制所定,又岂能随心所欲更改?”
朱元璋也不恼,而是点头道:“咱又何尝不知礼法,可是皇孙允炆太年轻了,不谙事,咱以为还是要文武兼备的皇子为好!”
“坦坦翁,你既揣度咱的心思,却又违背咱的意思,这是何理啊?”
刘三吾却是腰板挺直,面无惧色的道:“回陛下,允炆皇孙已十之有五,不是幼童,古往今来,两三岁登基的帝王,还少见吗?没听说一定要找年纪大的啊!更何况允炆皇孙之母如今为东宫正室,嫡孙继承大统,方是安邦立国之理啊!”
“如果立燕王为太子,那置秦晋二王何地?”
“这样做不是废长立幼吗?恕臣直言,废长立幼,古往今来都是取乱之道啊!”
刘三吾说得激动,但朱元璋却是不动声色,稳如泰山。
刘三吾见状,也是连忙将自己的声音放低,恳切道:“陛下,请三思啊!”
不想朱元璋却是笑了。
“坦坦翁到底是坦坦翁啊!说得好,咱心中已经有决断了!”
刘三吾闻言一怔。
在朱元璋身边多年,他如何不了解朱元璋的性格?
心思深沉,内心坚毅,绝不会为旁人所左右。
怎么今天自己三言两语,就将陛下给说通了?莫不是自己猜错了,陛下心中早就有意传位于皇孙朱允炆?
刘三吾一时之间有些迷糊了。
只听朱元璋话锋一转,问道:“西南叛乱,坦坦翁是何看法?”
刘三吾又是一怔。
怎么刚说着立储的事情,又突然转到西南叛乱去了?
这思维跳跃,刘三吾感觉自己都有些跟不上了。
思虑片刻,刘三吾回道:“西南叛乱,时不时就会发生,不日蓝玉将军将率军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