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十来天过去了,急溪镇做生意的人丝毫没有减少,来来往往的人还是那么多,玛利亚想象中的那种惊涛骇浪并没有来临,一切似乎平静的很。
这是因为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泛信徒,无论福音团队成员,还是刚迁入普多郡的那些人,大家正在满怀希望的开展新的生活。
玛利亚以己推人,认为每个人都把宗教看得比生死还重要,她当然想岔了。
如果是在前世,艾格的这道教令必然引起宗教界的人激烈发对,他们会煽动起自己辖区内的信徒,形成堪称恐怖的抗议示威潮。
而在当下,这么说吧,把两本圣经摆在面前,一本是天主教的,一本是新教的,你说有啥不一样。
当然了,确实有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新教的圣经要薄一些,但是这对普通人来讲,没有啥区别。
同样道理可以用在那些差异性极小的竞争品上。或许就是因为它们的差异性太小了,小到了可以让人忽略的程度,所以内部人士对于竞争才极为敏感。
作为门外汉的艾格,敏锐地发现了人们在生活稳定下来了后宗教又重新开始生根发芽,他的这道教令从时机来讲恰是刚好。
反正我只想要可乐加冰,我不在乎是可口还是百事,你把可乐给我倒满就是了。
这就叫墙头草,迎风倒。
随着唯一教令的推广,原本玛利亚觉得绝对要引起大问题的事情,就这么轻飘飘地就过去了。
对玛利亚而言,不可思议并不是偶然,也许这就是真正的神迹。
随着福音教会开始正式传教,信徒一下就呈现指数级增长,作为普多郡的新中心急溪镇更是人满为患。
艾莉森修女不得不请示艾格后,在急溪镇新增了一个祈祷室。
玛利亚看着每天忙碌到需要飞奔,浑身上下散发着活力的艾莉森修女,她心中突然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嫉妒:这原本是属于我的一切。
……
迪娜的工作场所移到指挥部后,她已经在这里上了好多天的班了。
总体来讲,这里的工作条件肯定比其他拥挤的区域里更舒服,至少这里有恒温的空气循环系统,而不需要和其他人挤在住宿标准为8人的闷热小木屋里。
和拉斯乌尔堡一样,克拉维尔斯堡也是按照最低功率在运转,这样做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能耗。
克拉维尔斯堡是三个末日地堡最大的那个。
克拉维尔斯堡有一套完整的指挥系统,它指挥着整个军方的控制区,还控制着7个不同轨道的卫星。
当然了,克拉维尔斯堡的军方只是阿美利坚那个庞大的,复杂的,分支多到难以计数的军事系统中的一支,然而就它继承的这一点皮毛,就已经强大到了极点。
克拉维尔斯堡就是指挥部,除了精锐守卫和杂工之外,其他都是将军指挥部的成员。
毕竟要管理一个超过万人的控制区,每天与感染者发生的交火至少都在10次以上,没有这么多人根本没有办法让控制区运转流畅。
在这个军方控制区内,迪娜属于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在克拉维尔斯堡的V级管理员变成感染者后,目前V级管理员空缺,现在克拉维尔斯堡是由将军以VI级权限进行越级指挥。
在克拉维尔斯堡保内,IV级权限者有三个,一个是迪娜,一个是将军的另外一名秘书思琳娜,还有一个是佩克斯博士。
III级权限人员7人。
其他的都是小鱼小虾。
迪娜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想法,如果将军和思琳娜在前线巡视时突然出了意外,只剩下半口气的佩克斯博士又恰好嗝屁了,那么岂不是自己成了军方的最高指挥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