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章 贾珩:一人的捷音,陈汉的悲鸣!(求月票!)(1 / 3)

而镇海卫为骨干成立的江南水师中,更是大量充斥着出身崇明沙水师学堂的水师将校,许多都是贾珩以水战首级军功提拔。

陈潇蹙了蹙眉,清声说道:“神京那边儿的飞鸽传书,南安郡王严烨在西北势如破竹,先后攻克湟源、海晏两县。”

说着,将笺纸递将过去。

贾珩阅览而毕,目光闪了闪,面色开始凝重起来。

陈潇问道:“你怎么看?”

“这是敌寇的诱敌之计。”贾珩目光担忧地看向一旁的陈潇,说道:“南安郡王大军深入青海,那里是和硕特蒙古的大本营,彼等一旦完成对敌寇的合围,南安郡王无所应对,定然大败。”

陈潇道:“我也是这般感觉,朝廷大军兵马,虽然人多势众,但一场会战,青海蒙古相继后退连城都不认真守一下,此事颇为蹊跷。”

贾珩道:“南安等人或许以为和硕特蒙古不擅守城,岳讬此刻就在和硕特蒙古,此人足智多谋,定然将戏做足了。”

陈潇玉容凛如清霜,低声道:“如是诱兵之计,那南安等人……凶多吉少了。”

贾珩走到舆图之前,指着湟源县城方向,沉声道:“如果大败,想要再回去,就不容易了,这次南安领的兵马,主要都是哪里的兵马?”

陈潇道:“笺纸没有说,等京城六百里加急军情急递吧。”

兵力构成一般不是只言片语能够叙清,而且锦衣府方面也不知道贾珩格外关注这个。

“多半是京营和从兰州调集的兵马,西宁边军或许有,但不多,京营骁锐与和硕特蒙古交手,估计斩获也不少。”贾珩叹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毕竟是他亲手训练出的兵马,京营兵马的战力,他是知道的,虽不到开国之时百战老卒的水平,但也渐渐恢复了太宗、隆治一朝的水准。

陈潇英秀剑眉笼起担忧,瞳孔剧缩,低声说道:“你是说会不会全军覆没?”

贾珩眉头紧皱,喟叹道:“就怕如此啊。”

能在原著中打到和亲,从此揭开白骨如山的乱世变局的一战,大抵就是青海一战,此战过后,探春和亲,贾家作为中原王朝的缩影,真是大厦将倾,元气大伤了。

好在,先前他已经在北边儿打赢了一场,这次纵然南安大败陈汉顶多是伤筋动骨,但不至于动摇社稷。

但近七八万大军殁于西北,可谓崇平帝即位以来的惨败,而此败之后,陈汉京营兵马尽入他贾珩之手!

可以说,如今的一幕,恰恰就是曹真大败之后,证明了司马懿的无可替代性。

所以,这一次大败,比之他在平安州执虏酋而返,大获全胜的意义同等而重,甚至犹有过之!

平安州大捷是举国欢庆,君臣同贺,而南安大败在客观上来说,是他一人的捷音,陈汉的悲鸣!

一个人的捷音,用后世一句话总结,就是兵事上一体两面,从胜负的正反两个方面有力地证明了,是陈汉坚定地选择了他!

这就是历史和黎民的选择。

代价却是西北局势的糜烂,之前他也曾致力出现这一幕,可天子心意已决,这等有主见的帝王,不是你能够扭转的。

偏偏这是一次决策失误。

这是比在河南听了假捷报还要明确的决策失误,因为那是牛继宗里通贼寇,哄骗朝廷,而且造成的损失并没有因为天子的延迟反应而出现更坏的结果。

换句话说,天子是因为搞错情况,面子挂不住。

但这一次不一样,是彻头彻尾的决策失误,是天子选人用人失当,这就很伤了。

到时候,南安以及开国武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背一口黑锅不假,但这口黑锅实在太重,近十万大军覆灭,南安都有些背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