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源点了点头,温声说道:“如是这般一说,兵备之事,还当小心才是。”
范仪开口道:“须防京中有人为蜀中通风报信。”
贾珩道:“锦衣府方面的探事,已经密切监视京中和蜀中往来,以备不虞。”
而后,贾珩又吩咐一旁的谢再义,拣选京营部卒演训,以备来日。
……
……
四川,成都府
锦官城城池巍峨,人烟阜盛,街道两旁的房舍,人流如织,川流不息。
总督衙门宅邸坐落在厅堂之中,门楣两侧皆悬挂着两道木牌子,金漆描字,在夏日日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映照人眸。
就在这时,一条白色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发出“哒哒”之声,而后,数十骑快马而来,来去如风,街道两侧的行人连忙避让。
此刻,总督衙门,官厅后堂――
书房当中,四川总督曾书鸿以及按察使寇善超,都指挥使高铖,几个人落座叙话。
而手旁一方红色漆木小几上可见茶盅热气袅袅,翠绿茶叶犹如嫩笋舒展开来,浮浮沉沉。
书房之外,腰间带刀的侍卫,神情警惕,目光冷冽。
曾书鸿其人四十出头儿,面容清颧,气度威严,将目光投向高铖和寇善朝两人,问道:“据阁老信上所言,京中局势大变,卫王其人擅权跋扈,大肆安插亲信。”
按察使寇善超道:“卫王其人乃是帝婿,青史之上,不乏外戚篡位而得国者,不得不防。”
四川总兵寇善超是高仲平的二女婿,而都指挥使高铖则在四川掌兵多年,可以说这是高仲平在四川最大的依仗。
高铖沉吟片刻,说道:“卫王如今排斥异己,野心可谓昭然若揭,父亲那边儿的意思是,打发了二弟和三弟过来,如果京中有变,我等就首倡义兵,匡扶社稷。”
曾书鸿眉头紧皱,面上忧色密布,说道:“四川之地距离关中不远,朝廷兵马朝发夕至,如非万一,不宜与朝廷对抗,以免生灵涂炭。”
高铖目光咄咄,冷声道:“入川之路险要,朝廷纵然进兵,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派兵进抵,到时候兵事一起,天下诸部兵马云起而应,逼那卫王归隐。”
寇善超沉声道:“卫王骁勇善战,长于兵略,只怕那时候也不是那般容易的。”
就在几人相议之时,一个嬷嬷进入厅堂之中,朗声道:“制台大人,高家二郎、高家三郎从外间过来了。”
高铖脸上顿时流溢起喜色,说话之间,起得身来,说道:“我去迎迎。”
四川总督曾书鸿也起得身来,道:“一块儿过去瞧瞧。”
须臾,众人向着外间而去。
此刻,自总督衙门的仪门而来黑压压的一群人,为首之人自是高渤、高镛兄弟二人,不远处则是魏王和梁王两人。
高铖脸上挂着亲近的笑意,伸手招呼道:“二弟,三弟。”
高渤和高镛快步近前,也朝着高铖唤了一声,说道:“兄长。”
魏王和梁王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稳妥之意。
巴蜀之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前汉高帝刘邦在此而成帝王之基,他们兄弟两人也可以。
陈渊面色微顿,浓眉之下,目光闪烁了下,凝眸看向四川总督曾书鸿和高铖几人,目中可见神芒微动几许。
众人寒暄而罢,说话间,沿着一条绿漆栏杆的抄手游廊快步进入后宅厅堂,重新落座下来。
高铖抬眸看向高镛和高渤两人,问道:“父亲那边儿怎么说?”
高镛道:“兄长,父亲说让我和二弟听兄长的。”
高铖面上现出关切之色,问道:“京中情况如何?父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