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贾珩:圣上,微臣择日启程……(1 / 3)

如果送也不送,在外人眼中,的确是薄待老臣,再加上赐死齐王陈澄,无疑显得薄凉不胜。

戴权从马上翻身下来,抬眸看向那蟒服少年,也没有多说其他,转脸看向韩癀,朗声说道:“韩阁老,圣上口谕,韩阁老赏赐绢帛百匹,黄金五十两,以壮前行。”

这些财帛不能算多,但背后蕴藏着崇平帝的看重之意。

韩癀闻言,身形一震,旋即,面色肃穆,朝着宫苑方向行了一礼,声音不无哽咽之音,说道:“老朽,谢圣上隆恩。”

这哽咽倒不是作假,而是此时此刻的真情流露。

或者说,帝王都是pUA的高手,在经过极限压低期望之后,最终送了韩癀一程,全了君臣的情分和体面,反而生出一股感激涕零的欣然之感。

戴权道:“韩阁老,陛下说,江湖路远,阁老一路珍重。”

韩癀目光恍惚,朝着宫苑方向又躬身一拜。

而后,韩癀又看了一眼身后巍峨高立的神京城,在韩晖的搀扶之下,登上马车,摆了摆手,挥手别了一众相送的朝臣。

贾珩目送着韩癀离去,不由看向一旁的李瓒,此刻这位内阁新任首辅坚毅眉锋之下的目光,远眺山岳,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似有所觉,李瓒回头看向贾珩,目中似有别意,说道:“卫国公。”

贾珩点了点头,道:“李阁老。”

两人称呼了一声,而后相视一笑,却都有一番真切的感触,以后就要合作平定辽东,中兴大汉。

至于再往后,却是谁也不知晓了。

而后,众人也各自散去,而贾珩也骑上马,与李瓒一同并辔返回神京。

李瓒沉吟片刻,问道:“卫国公,在山东的京营兵马,最近怎么样?”

贾珩朗声道:“先前已经下发了军令,京营大军正在撤军路上。”

李瓒道:“山东地方卫所被白莲教渗透,亟需重建。”

贾珩道:“我正说前往山东。”

李瓒点了点头,又问道:“如今女真撤军,是否会有其他动向?”

贾珩沉吟道:“女真在我大汉边关讨不得什么便宜,一来会联络和硕特与准噶尔,二来是在海上另谋扩张途径,否则,以辽东之地力贫瘠,女真想要繁衍生息,壮大国力,唯有向外劫掠,以滋养国力。”

“卫国公的意思是?”李瓒苍劲眉头之下,目中现出一抹思量之色,温声道。

贾珩容色微顿,轻声道:“朝鲜已在女真手中,对朝鲜多是盘剥赋税,而女真想要扩大疆域,一来向北,蒙古五部喀尔喀,以武力逼迫臣服,此外就是海上,那就只能是倭国。”

“倭国?”李瓒面色涌起疑惑之色,问道。

贾珩沉吟片刻,说道:“倭国距离朝鲜不远,如果辽东女真乘舟跨海横击,以女真八旗精锐之力,大概能横扫日本岛屿。”

这当然不是他推断而出的结果,结合了一些隐秘的情报。

女真应该是被逼急了,多次在大汉境内的颠覆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

李瓒剑眉之下,目光微动,说道:“如果女真自海上征讨倭国,那我朝如何制之?”

贾珩面色微顿,朗声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就当在海战上有所作为,舰船之上,可为决胜之师,女真如果打下倭国,我朝或是在朝鲜断其后路,或是趁机参战。”

李瓒点了点头,面上若有所思,轻声说道:“如此一来,只是倭国。”

贾珩沉吟说道:“土地乃是财富,只要治理得当,定能有所产出,至于设官立衙,因时因地而立,海寇尚且能够借一方水土自给,况我大汉朝廷?”

其实,文官集团对朝政的担忧不无道理,叠床架屋的官衙架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