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格道:“据汉地传来的消息,豪格吃了败仗,正蓝旗连同朝鲜水师伤亡惨重,豪格仅以身免,现在正在乘船返回的路上。”
女真得知豪格兵败的消息,并非是还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的豪格递送而来,而是从来自汉廷的情报系统,通过其他隐秘渠道递送至盛京。
多尔衮脸色阴沉如铁,问道:“他带了五万多水师,在海上奔袭,又对汉人的红衣大炮有所防备,如何还能吃这样大的败仗?”
虽然两方内斗的你死我活,但这样大的伤亡,也不是多尔衮所乐见的。
阿济格道:“汉廷的卫国公南下,集结了汉廷的所有水师力量,进兵汉地福建隔海峡相望的大员岛,将上面的荷兰红夷还有海寇一举剿灭,豪格虽然也在其中帮腔。”
多尔衮愤怒说道:“这个豪格,志大才疏,鲁莽无能,将我们都误了!”
阿济格道:“十四弟,正蓝旗精锐丧命海上,朝鲜水师更是彻底覆亡,这该如何是好?”
多尔衮脸上怒气涌动,冷声说道:“召集诸王公大臣,来显德殿议事。”
这个时候,要彻底将豪格钉死,同时商议下一步应对汉廷的策略。
这已经是面对汉廷,连续吃的第三场败仗。
事实上,豪格吃了这么一场败仗,几乎将朝鲜水师精华一战丧尽,在整个满清上层已无立足之地。
阿济格面色凝重,低声说道:“十四弟,现在汉人崛起势头愈发迅猛,不单独靠外战,已经无法遏制其中兴势头。”
多尔衮沉吟说道:“先前西北战事,就可见端倪,尤其是这个卫国公,有此人在一天,我大清想要入主中原,就难如登天,一旦除去此人,就如过去十多年一样,就可对汉廷形成碾压局势。”
经过几次战事,满清高层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正是因为有了贾珩以后,汉廷才咸鱼翻身。
虽然带有因人成事的推论,但也基本接近了真相。
阿济格道:“十四弟,既然外战难以成事,不若行以内应策略,我现在府中有着一人,此人可为内应。”
多尔衮闻言,心头不由生出几许好奇,说道:“此人是谁?”
阿济格沉吟片刻,说道:“这人是隆治一朝赵王之子,其名陈渊,后来被现在的汉皇谋害,篡夺皇位,而后其宗藩之家皆为屠戮,现在到我盛京,就是商议共同联合,里应外合,一同使巅覆汉廷。”
“此人现在何处?”多尔衮道。
“十四弟莫急。”阿济格介绍着情况,说道:“十四弟,此人就在不久之前,刚刚刺杀了汉廷的皇后,虽然因为那卫国公及时相援,最终免于横死,但先前这位前赵王之子,曾经派人刺杀位那汉皇的皇子楚王,最终导致黄一位皇孙殒命,此人在汉廷的宫禁中也有内应。”
多尔衮越听越是心动,问道:“竟有此等人物,那就先见见此人。”
“十四弟,此人就在我府中,我这就派人引荐过来。”阿济格说道。
其实,对于豪格兵败,阿济格虽然痛心损兵折将,但其实也没有太当回事儿,如果能就此驱逐豪格,其实对如今的满清而言,反而是轻装上阵。
多尔衮等着阿济格吩咐随行的马弁返回府中,去将陈渊请来。
多尔衮道:“这次战事以后,朝鲜水师损失泰半,已经无力自海上攻击汉地,但要谨防汉人乘舟横击辽东半岛,整个辽东乃至岛屿,要广筑烽堠,提防汉人浮舟而来,偷袭我后路,那汉廷的卫国公,在平虏策中已经提及以水师横击岛屿,其必用水师。”
经过几次水战交锋,或者说随着女真数次在贾珩手中吃瘪,关于贾珩昔年当庭所上《平虏策》,已经被多尔衮等女真高层细细研读过。
而贾珩在奏疏中细陈的策略,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