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崇平帝:时至今日,青海蒙古大体平定……(1 / 3)

神京城,大明宫,含元殿

经过先前的西北大捷,原本愁云密布的宫苑,也在这半个月烟消云散。

崇平帝则正在殿中召集内阁、军机处和六部堂官议事,相比上次吵吵闹闹的大朝,这次只有一二十位部堂级官员。

所议之事,不仅是兵事,还有米粮、科举诸事。

随着西宁边事的持续,陈汉朝廷在供应军需粮秣上,也开始吃紧起来。

尤其是湖广等地近十年以来首次大旱,范围波及相当之广,需要赈济的粮食缺口也很大。

湖广原是大汉的粮仓,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但今年显然小冰河期的干旱之势已经开始向南方蔓延。

甚至一向风调雨顺的浙江等地也开始出现了旱情。

户部尚书齐昆道:「圣上,湖广大旱,多地上报歉收,臣请今年一应夏粮蠲免,另外,南京户部紧急调拨了一百五十万石粮食调拨至湖广,户部又依忠靖侯史鼎所请,从府库中拨付番薯二百万石,灾情稍稍缓解。」

这几年,河南等地推广种植番薯,加之又因为旱情蠲免了赋税,因此番薯储存充足,可以匀出不少接济湖广。

崇平帝点了点头,沉吟道:「内阁拟旨,下令湖广之地官员,大旱之后抢种番薯,以补歉收之苗,此外,朝廷下旨嘉谕南京户部以及仓场主司员吏。」

韩癀出班之时,朝着崇平帝拱手应是。

这时,礼部侍郎柳政手持象牙玉笏,出班陈奏说道:「圣上,今岁恩科之事已经筹备完毕,礼部何时开考?」

科举舞弊案,在前不久通过讯问、重考,相继夺去一百三十人的功名,根据情节轻重程度,罚以不同年限的禁考之期。

此事,导致礼部侍郎方焕下狱,相关案犯还在诏狱中关押,尤其对韩癀浙党一系打击重大,但却保住了内阁首辅的名声,至于其子韩晖最终没有被夺去功名。

但颜宏虽然表面安然无恙,但也受了此案牵累,不久后就离任国子监,调任地方担任知府。

而礼部再次筹备恩科,以冲淡科举舞弊案的影响,安抚天下士子。

本来由头是借着贾珩在平安州大捷,轰毙奴酋一事,但经过南安郡王严烨领兵前往西北,大败亏输一事,原本开恩科的借口就只能含糊其辞。

崇平帝想了想,沉声说道:「就在这月中旬,即行开考,以吏部尚书姚舆为主考官,柳卿你为副考官,翰林院掌院学士陆理为同考官,另从翰林、弘文馆再调集同考官,都察院派科道御史监试,锦衣府要严查舞弊。」

下方被点到名字的官员,纷纷出班领旨。

内阁首辅韩癀沉吟片刻,手持象牙玉笏,拱手说道:「圣上,户部侍郎林如海递至神京的奏疏,海关总税务司已在金陵辟署设衙,统摄江、浙、闽、粤等十一处海关,开海之策全面进行,只是地方上关于海寇持船于江海剪径横行的奏报,也多了许多。」

崇平帝面容沉静,问道:「北静王水溶不是在江南督训水师,剿捕海寇?最近可有奏报递送过来?」

军机大臣施杰拱手出班

,说道:「圣上,水郡王率领杭州与宁波水师,与江南水师,这一个月先后击溃六七股海寇,歼敌数千,袭取匪巢大陈岛,但海寇向南潜逃,江南水师还在追剿。」

有了红夷大炮的江南水师相助,水溶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在海上先后击败了几股海寇势力,而海寇参与则持续南下,盘踞在鸡笼山岛屿。

崇平帝道:「江南水师与水溶还是实心任事的,下旨嘉谕,勉励其等再接再励,如今海关每年之关税,为朝廷开辟四分之一的财源,但海寇阻碍海贸,我大汉的广袤海域上,岂能让海寇肆意劫掠,惊扰黎民?。」

这么一来,总算有好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