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噶尔丹:父汗,噶尔丹发誓,必报此仇!(2 / 5)

噶尔丹这会儿痛哭失声,那张雄阔、刚毅的脸上,满是悲怆。

阿勒泰浓眉之下,那双虎目眼圈微红,同样掉了几滴眼泪。

军帐之中也陷入一阵低沉的氛围当中。

过了一会儿,噶尔丹恢复过来情绪,高声道:“全军缟素,猛攻安定卫,为父汗报仇!”

“报仇!”

此刻,军帐中的准噶尔部将纷纷齐声唤道。

阿勒泰此刻却心头一惊,按捺住悲伤情绪,来到噶尔丹近前,沉声道:“台吉,可汗那边儿已经陨落,汉军的精骑多半已经在路上,想要和安定卫的守军夹攻我们”

“父汗的仇难道就不报了吗?”噶尔丹此刻眼眸通红,犹如受伤的狮子一样,嘶吼说道。

阿勒泰苦口婆心说道:“台吉,事不可为,绝对不能硬拼,等回到天山再行整军,为可汗复仇吧。”

噶尔丹闻言,面色变幻,双手抱头,怒吼一声。

因为不得不说,阿勒泰说的在理,继续和汉军再拼下去,两相夹攻,甚至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父汗,噶尔丹发誓,必报此仇!”噶尔丹面容五官近乎扭曲,怒声说道。

而军帐之中已经哀鸿遍野,痛哭声在军帐之中响起。

噶尔丹终究采纳了阿勒泰的意见,并没有继续在安定卫下和汉军死磕,而是率领骑军撤离了安定卫,保留一分元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

……

这边厢,暂且不提西北的曲先卫的庞师立如何善后,却说另一边儿,就在成都府城被贾芸攻破之后。

葭萌关至剑门关的金牛道上,大汉三等辽国公谢再义率军向着剑门关急行。

在秋日的萧瑟凉风之中,两旁山道上的草木已经枯黄片片。

而那面中军大纛之下,一匹枣红色骏马当先而行,左右两侧皆是京营将校扈从左右。

大汉三等辽国公,那张方面阔口的脸上,神情满是威严、凝重。

身后可见旌旗遮天蔽日,长枪如林,大批京营将校在马上策马奔腾,扬鞭疾驰。

谢再义两道苍青粗眉之下,目中就带着几许虎狼般的凶狠。

“辽国公,再有五十里,就可抵达关城。”彼时,一个身形魁梧的青年斥候快步跑来,对谢再义朗声道。

谢再义虎目咄咄而闪,似爆射出精芒,沉声道:“诸将听令,近关城十里安营扎寨,不得有误!”

身旁的亲卫诸将,在这一刻,齐声应诺称是。

身后的京营大军渐渐抵近剑门关,在剑门关之下安营扎寨,准备攻城器械,打算攻打城池。

而城墙之内的高铖和陈渊、陈然等人也收到了手下兵丁的禀告,汉军攻打城池。

高铖和陈渊来到城头之上,眺望着远处大举攻城的汉军,心头紧张不已。

此刻的剑门关兵将构成以蜀军为主,大约有三四万人,此外就是四川十二家土司的番将,大约有两万余人,合计近五六万兵马,兵力可谓充足无比。

相比葭萌关,当金牛要道的剑门关无疑更为险峻,常有“天下第一险关”之称。

哪怕是在三国之时,魏军都无法越过天险,如果不是邓艾走阴平小道,蜀地能否被魏国所灭,尚在两可之间。

换句话说,此关比葭萌关还要险恶、雄峻。

纵观京营的这次平蜀之战,因为蜀地太过险要,进兵之道只有一条金牛道,故而汉蜀双方的战事乏善可陈,没有太多计谋变化,更多还是攻城拔寨。

这也是中国古代大多数战事的特点。

谢再义此刻率领大军抵近关隘,旗帜迎风飘扬,弥漫的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