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请调皮岛兵马来援(3 / 4)

,斩前锋先军。

清兵前锋奋不顾身,于次日上午便破攻高阳,活捉了孙承宗。

多尔衮知道捉了孙承宗,自然大喜,亲自来劝降,被孙承宗拒绝。

多尔衮恼羞成怒,下令把他绑在马后,活活拖死,然后将孙承宗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全部斩杀殆尽,孙家共有一百多人遇难,血流成河。

崇祯十一年清兵入关,大明朝京畿附近再次引起天下注目。

------------

外面天翻地覆,皮岛的丁毅在崇祯十一年还算比较安定。

去年从大员回来后,他基本就是旅顺,皮岛,登州三地来回跑跑,偶而会去济州看看,全力囤田,练兵,养马。

济州岛一年新囤五万亩红薯和土豆,配上粮米,麦豆,极大缓解了他的用粮。

虽然这时的红薯还达不到后世几千斤的产量,但最少五六百斤还是有的,而且产量比较稳定,且不怕严寒天气,对种植环境要求也低,种植简单,很多山地稍微平整之下后,也一样能种,加上需要用到的劳力也少,皮岛旅顺也扩大了种植规模。

到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时,丁毅登州,皮岛旅顺加济州三地红薯和土豆玉米等面积已经超过十万亩。

他的人口为旅顺五十万左右,济州十一万,登州要养的大概在七万左右,共有六十八万人要他养。

现在在用粮这块,他基本已经没什么问题,每年还能卖掉一些多余的粮,用来缓解他在大员的投入。

现在三地的囤田是,登州三十二万亩,皮岛旅顺金复州长生岛等加起来六十二万亩(这边已经没地了,已经是极限。)济州是四十二万亩(济州的极限是五十万亩左右,估计明年这个时候也就到顶了。)总计一百三十六万亩。

登州也差不多,因为其余的田都是有主的,没主的,能囤的,已经被丁毅囤光了。

他最终的田,可能就在140万亩左右,另有登州可收税田一百六十二万亩。

这样近三百万亩田养六十八万人是完全没压力。

加上他现在有十万红薯和土豆,后勤司估计今年秋收后,因为济州种粮产量较高,今年税收可达新高。

去年三地收粮是:登州税粮五十二万石。(登州田最多,粮最少,主要是税低,有一百多万亩不是丁毅的田。)济州税粮九十三万石(包括朝鲜给的二十万在内),皮岛旅顺四十万石,三地加起来比前年略少,少是因为这两年天气越来越冷,尤其皮岛旅顺这边特别冷,夏麦过冬困难,到夏季产量都会大减,现在丁毅全靠红薯和土豆玉米来支撑产量。

这样去年丁毅拿到手上是近两百万石粮,今天估计也在这个数上,有可能会更多。

这已经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万历年间,明朝宗室的俸禄是八百万石,史书上说“二省(山西和河南)之粮,犹不足供宗室禄米之半。”

也就是说,当时山西和河南两省的粮食产量,还不到四百万石。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个原因,各省不用交税的太多,各种勋贵书生富人们的粮基本不用交税,也不在统计里,交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所以才说两省之粮不足宗室一半。

此时大明朝其他地方,大部份亩产两石,或一石五,甚至还有一石以下的。

丁毅种的好,因为他认真的在做这件事,这是他席卷天下的根基,另外他手下人也都在认真的做这件事,因为大伙都要跟着丁大人活下去。

三是丁毅对种田能手极为看重,专门搜寻这种人才为自己种田,学校还专业培训相关的人才,想着各种办法提高产量,或者说是保证产量。

这时代影响田地最大的是天灾,然后是杂草,土地肥力以及种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