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地顺理成章,也非常地故事化。
然而,李问一上来就絮絮叨叨地讲述自己和这位阮文小姐的情史,却是让女警开始不耐烦了起来,开始催促他讲正题,也就是“画家”。
这时候,李问嘴里,“画家”才开始真正展露真容。
那是在阮文的第一次画展上,周闰发饰演的画家终于在电影放映了20多分钟后,正式出场。
之前那个身穿警服的发哥,果然就是“画家”。
“画家”在阮文的画展上,对于她执意要摆上去的,李问的最得意之作《四季》品头论足,极尽羞辱之所能事,被阮文泼了一杯酒作为告终。
在李问追上去道歉的时候,却是被告知这位看上去相貌堂堂的儒雅中年男子,其实就是专程为了李问而来的。
他看中的,就是李问造假的本领。
因为他其实就是和李问是“同行”。
“画家”所做的生意,就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像真画”,也就是假钞。
这下子可把李问给吓到了。
彷造假画,和彷制伪钞,那可是完全不同严重程度的两件事情。
然而这位“画家”,却是一个如同魔鬼般善于蛊惑人心的存在,三言两语间,却已经把穷途末路的李问撩拨得“神魂颠倒”。
最后的结果显而易见。
为了成全阮文,让她得以去美国发展自己真正的事业,也为了“画家”口中的雄途伟业勾住的心神,李问跟随着画家回到了港岛。
这个时候,港岛警方才知道,原来画家的真名叫做吴复生,家传三代都是做假钞的,三代人没有一个人被抓,除了有很多利益纠葛的保护伞在保护着他们一家子外,也是因为他们都很守“行规”,只批发,不零售,而且也绝对不会自己用自己制作的假钞。
画家之所以找到对于造假一道天赋异禀的李问,是因为在今年的三月份,美国政府推出了新版美钞。
从画像的大小,线条甚至细节都前所未有地增多了,即便用解像度最高的打印机打印出来,都有着很明显的摩尔纹。
所谓的摩尔纹,就是一种在数码照相机或者扫描仪等设备上,感光元件出现的高频干扰的条纹,是一种会使图片出现彩色的高频率不规则的条纹。
制造的假钞一旦出现这种摩尔纹,那完蛋了,甚至都不用行家,观察能力稍微仔细点的人都能看得出来是假钞。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在富兰克林的衣领上,还是用的微缩印刷技术,营商了一句“TheUesOfAmerica”。
所以这才需要用到李问这个人才。
既然印刷不了,那么就用“画”的。
除此摩尔纹之外,这个李问加入的伪钞团队需要解决的事情还远不止一件。
首先就是浮水印的问题。
水印的话,一般都是在造纸的时候,在纸浆还没有凝固的时候,利用纸张上的前卫压制而成的。
然而伪钞集体不可能因此而造纸,无他,成本太高了。
其次,则是变色油墨和无酸纸的问题。
这两个是最关键的防伪手段之一,都被美国的相关机构严格管控着,压根不可能对外售卖。
关于无酸纸的问题,“画家”自己搞定,而新加入的“师傅”李问,所需要搞定的问题就是无酸纸、浮水印还有变色油墨了。
接下来的电影情节,显然进入了一个比较快节奏的“省略”模式。
几个人,尤其是电版师傅吴鑫和李问两人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复刻之路。
从每一条最细微的线条入手,慢慢地绘制美钞的所有线条和画像。
不得不说,张汶强是真的有一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