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扶风又道:“第二个事情,世子独自走到外面,吩咐一个路人,那个路人可能听从吗?”
“你什么意思?”杨渥望着韦扶风问道。
韦扶风说道:“属下的意思,世子日后是大王,应当让臣民知晓大王才是真正的主人,世子可以骑马常去军营巡视,彰显大王尊贵,不识大王真面目,大王的士兵,只能尊崇军营主将的号令。”
杨渥若有所思。
韦扶风作揖恭敬道:“属下的指导完毕,请世子允许回家抱女人快活。”
杨渥笑了,摆手道:“你去吧。”
“属下告退。”韦扶风恭敬说道,转身漫步离开了。
杨渥望送,内心里萌生好感,这个教头不错,说话中听,还不烦他,他最讨厌喋喋不休的说大道理,烦死啦。
韦扶风应付了‘熊孩子’,优哉游哉的回家,他认为,杨渥人格习惯已然定性,贪图享乐的顽劣性子,极难改变。
杨行密的下一代杨渥,一半可能是昏王。
......
长安城,人气大不如前,可惜有人的地方,永远是利益纷争不断。
庆阳侯府,各房老爷夫人聚在一起,争论不休的难以统一意见。
老夫人坐在首位,也是愁眉不展,不知该怎么抉择。
庆阳侯府得到皇帝赐婚公主,结果庆阳侯府查不到楚瑜其人,族谱上倒是有个名为楚瑜,可是死了五十多年。
最后,大家认为是某一开枝散叶的旁支后裔,于是又起争论。
庆阳侯府各房,都不愿接受公主赐婚,大唐皇族日落西山,扯上关系没有任何好处,日后指不定招惹祸事。
问题是,长安城的天还是大唐皇帝,忤逆的后果,庆阳侯府抄家灭族。
一部分认为接受为好,一部分认为应当向皇帝陈情,庆阳侯府没有楚瑜其人,族谱可以为证据。
还有一房认为,楚瑜是淮南军大将,认祖归宗是好事,当即被侯府夫人驳斥几句,吓的不发一言。
侯府夫人不愿认可楚瑜,主张陈情拒绝,她当然不愿来了公主和国公,压到侯爷的头上。
(本章完)昭宗下棋一般的拨动棋子,长安军力不堪用,少两千也不影响防御,多两万也是斗不过凤翔军,昭宗彻底失望。
只让两千军力离开故土南下,昭宗的命令能够得到执行,大臣们和权宦都能通融,军队也不会发生哗变抗旨。
昭宗等待着韦昭度和吴王杨行密的反应,一个能不能遵旨交出军力,一个能不能让通过。
昭宗一直在关注荆州的战争,知晓韦昭度镇守夔州,开始认为川南军抵挡不住,陆续得知江陵府被围,川南军占据鄂州,与宣武军隔江胶着。
昭宗郁闷,军力强悍的凤翔军,为什么不借机进攻川南军,多么难得的时机,偏偏龟缩不动。
凤翔军李茂贞是不敢动,北有‘川南军’隔着渭河虎视,西有无信小人的王建,凤翔府不敢空虚。
事实上李茂贞增兵了汉中,盯着金州蓄势待发,但是金州兵力不见减少,兵临城下也是无济于事。
李茂贞也是郁闷,他使人联合陇右王建,让王建进攻西川,王建答应了,但是一直没有出兵迹象。
王建不是有意敷衍李茂贞,而是内部出现问题,他想出兵去往雅州,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的进攻川南军。
但是,安定下来的吐蕃部落,不愿再跟着王建折腾。
换而言之,王建的控制力下降,吐蕃首领和一些老属下,形成尾大不掉。
王建的鼓动不起作用,他说日后川南军还得进夺陇右,属下驳说大军离开,陇右必然遭到凉州军,或者凤翔军进夺。
至于吐蕃首领,他们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