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您们了,爹娘对我真好。临来的时候,父母就嘱咐过我,入乡随俗,家里卫生条件可能不好,不准我乱挑剔。
大嫂,您也去过京都,咱家这条件比京都都强,我爸妈肯定想不到。
怪不得老首长住下就不想走,这条件确实好,比京都还舒服。
京都就没有这热炕,又宽又大的躺在上面,可真叫舒服。”她说着还在炕上翻了几个身。
大舅妈看到她这孩子气的样子,笑着说“咱娘啊,进了腊月就开始烧炕,就怕你们来了屋子凉,这都烧了二十多天了,房间里温度当然暖和了。”
听了大舅妈的话,刘冉舅妈不好意思的说“嫂子,咱娘可真好,考虑的这么周到。我在家还住不到一个月,给你们添麻烦了。”
“说啥傻话那,你娘家的条件那么好,下嫁给俺们四弟,天寒地冻的来到俺农村,俺还觉得委屈你了。
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咱二老爹娘,待孩子那是真好。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俺刚过门的时候,家里的生活还比较困难,二老自己不吃,也没亏过儿媳妇。
那几年,咱家的好东西,都让俺和你二嫂吃了,俺俩一个接一个孩子的生,从怀孕到给孩子断奶,娘都是给俺们单独的吃。
谁家待儿媳也没想咱家公婆这样的,人家都是儿媳吃孬的,老人吃好的,孩子能跟着吃上几口,都是好的了。
咱家翻过来了,儿媳和孩子吃好的,老人和男人吃孬的,说出去都没人信。”
大卫的华语,说的非常利落,看来平时在家里,主要是用华语。不过迪迪反过来,非得说英语,那纯正的英国发音,流利的语速,把个大卫惊的,叽里呱啦的一通喊。
吴馨儿笑的不行“他在京都,可是憋坏了,找了个翻译,发音那个别扭,交流起来,还不如华语省劲。”
大卫不止是华语说的好,生活习惯也和华人差不多,看来是迁就姑奶奶养成的。
吃晚饭的时候,这洋鬼子的筷子使的那个溜,夹起菜来得心应手,边吃边喊“!!”
舅姥娘听不明白,她小声的问姥姥“秀芹,卫华姑父这是啥习惯,喊着够了够了咋还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