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英魂千古入大江(2 / 3)

后兴建越城,才算得上真正城池。

陆简礼回道“此城乃西州城,并非冶城。西州城乃东晋所筑,目前仍在。冶城为吴王夫差所筑,至今已不复存在。”

南北朝时,建康为全国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人口将近二百万,极其繁荣。

建康只有皇城和宫城,未建外郭,只以篱为外界,设有五十六个篱门。四面另设八城,北面白下城、宣武、南琅邪郡城,西面石头城,西南冶城、西州城,东南东府城,南面丹阳郡城。东西南北各四十里,比如今的长安城还要稍大。

李宁在竹格港和郦定进等人汇合后,趁着夜色驶回江边大船休息。第二日巳时,李宁等人继续乘船,沿江逆流而上。

此时正值春末夏初,东南风正盛,因此从苏州到常州、润州,再到上元县,一路顺风,航行速度自然不慢。而如今他们向西南宣州、池州行驶,速度比之前稍慢。幸好沿途均是平原,落差不大,倒也能日行百余里。

将近半个时辰后,他们路过蔡洲,来到新林浦。陆婉兴奋得指着远处大江支流对李宁问道“那处是新林浦,我上次在此停泊。此地往南有座山名叫‘三山’,太白先生曾写一首诗,盛赞此处,你可知?”

李宁故作思考,片刻后答道“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可是《登金陵凤凰台》一诗?”

陆婉故意不说,新林浦东面的凤凰台,直说三山,李宁还是真确答上。陆婉对李宁的敬意又多了一分。随后她接着笑道“凤凰台没有凤凰,白鹭洲倒是有很多白鹭。”

李宁道“凤凰台不过是传说罢了,太白先生此诗之意,当为最后一句。”

陆婉心中默背“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而后她气道“浮云蔽日、长安不见,乃玄宗识人不明之过。”

李宁立即制止道“此言在我面前可说,切不可对他人言,小心惹祸上身。”

陆婉点头道“我自然明白。”随后又挥拳佯怒道“哼,此番狂背之言还不是你所引导。”

李宁赶紧讨饶道“我知错了,知错了!不过,我真心喜爱太白先生。”

陆婉也道“青莲居士诗赋豪放飘逸,你最爱哪一篇。”

李宁回道“我最爱《上李邕》一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壮志豪情,遨游云霄。结尾一句‘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使我心潮澎湃。”

陆婉跟着赞叹道“此诗极好,大气磅礴。”

李宁问陆婉道“太白先生哪篇文章你最为喜爱?”

陆婉回道“我最爱《清平调》一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梦似幻,浪漫多姿。”

而后李宁和陆婉一起讨论了许多李白诗赋,二人交谈甚欢,多处心意相通,极为美妙。

时间缓缓流逝,当日申时左右,船只驶入夹江,欲进当涂县。陆婉兴奋得对李宁道“此乃牛渚矶,又名采石矶,青莲居士因醉入水中捞月而溺亡。”

李宁知道李白死在当涂县,好友李振的曾祖父李阳冰乃李白族叔,当时就是任当涂县令。他还特意问过李白死因,知道是病逝,而非溺死。

于是,李宁缓缓问道“你怎知李谪仙因捞月而死?”

陆婉满脸自信道“是阿耶告知于我。”

李宁信誓旦旦得说“我一好友乃李白族叔李阳冰之曾孙,他说是太白先生是病死,而非溺死。”

陆婉反驳道“哼,阿耶不会骗我,你那好友定是道听途说。”

李宁劝说道“太白先生去世时,李阳冰正任当涂令,为李白辑成《草堂集》十卷。四年前《草堂集》大行于世,你不知?”

陆婉依旧坚持道“那又如何?你那好友杜撰也未可知?哼!不理你了。”说完,他就负气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