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着手稳定天下。
首先要做的就是稳定物价,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铸造了乾元重宝当十钱,乾元二年(公元760年)又铸造了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这种钱虽然一时解决了物价飞赠,但很快由于贬值而淘汰了。
飞涨的物价逐渐下跌,到了现在已经很平稳,但相对盛唐时期还是增加了三倍多。
但此时的收入水平却比盛唐时期高了三倍不止。以一品官员的俸禄来看,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4年)的盛唐,一品官员的月俸料钱有31贯,而此时一品官员的俸禄以经高到了200贯,足足高了6倍多。
与初唐贞观初年斗米4钱,一品官员月俸料钱98贯相比,此时的物价也是很低的。虽然俸料钱与官员总俸禄的占比在唐朝是逐渐增加,但此时官员俸料钱占比六成左右,比之以前的四五成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现在物价其实是下跌的,货物越来越轻,这就导致了出产粮食的农民挣不到钱。中晚唐钱重物轻的现象非常严重,一直贯穿始终。
前世的李宁看过不少此类的文章,有的说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导致的,有的说是“两税法”导致的,意见各部相同。
其实这是两者共同导致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规律和“两税法”的方便进步都导致了铜钱流通作用变强,钱越来越值钱。
终唐一朝的货币政策都是钱帛并行的,但铜钱的货币价值在商品经济发展和“两税法”的推动下其货币作用越来越高,远超过丝帛。
因此很多贵族、世家都大量囤积铜钱,以求谋利。而没有铜钱的农民为缴税不得不低价出售货物。这进而大大催生出了两者之间阶级富商、富农。
大批的富商富农掌握着农民获取铜钱的渠道,小地主阶级越来越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从表面上看,富商、富农和世家贵族,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赋税,让天下看似已经逐渐繁荣了。但最底层的农民却越来越苦,不得不变卖家产田地。
外在的繁华最容易蒙蔽人的双眼,身为皇帝的李适就深陷其中。没有了正直且有才能的大臣如李泌、陆贽等人的辅佐,他变得越来越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