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铁路带来的巨大影响(2 / 3)

西域脱离中原王朝数百年,重新被大明收归治下的意义无比巨大,张玉、王真之功绩,足以配享太庙。

平定草原也是一样!

永乐十六年,朱棣第三次北征,勒石燕然,封狼居胥,先锋大将张武立下不世之功,却不幸战死。

若非朱棣是统兵主将,那么此次北征第一功当归张武所有。

此战过后,草原被彻底打残,诸部皆臣服大明,接受朝廷册封,并为乾熙初期朱高煦一统草原奠定了基础。

张武之功,彪炳史册,配享太庙,理所应当!

至于姚广孝,于朱棣而言,犹如李世民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没有姚广孝为朱棣运筹帷幄,在幕后暗暗使劲,朱棣也不可能在洪武后期的夺嫡之中取得最终的胜利,入主东宫。

夏原吉是理财高手,蹇义是用人、识人高手。

朱棣发兵收复西域、开海巡洋、三征大漠、营建紫禁城、修武当山宫殿等所费钱粮,皆由夏原吉主抓统筹。

虽然当年筹集这些钱粮,时任太子的朱高煦也多有助力,但事情终究是夏原吉负责落实与跟进。

蹇义谙熟朝廷典章制度,通达礼仪,故而永乐年间,朱棣的军政大事均倚办于他,因其得朱棣宠信,数度奉命兼理其他部事,虽职务众多,亦能应付自如。

于朱棣而言,夏原吉、蹇义之功,犹如刘邦之萧何。

朱高煦将此六人配享太庙,无异于说他会把“太宗”的庙号上给朱棣。

因为李世民虽然是唐王朝的第二任皇帝,可他对唐王朝而言有开拓之功,得庙号“太宗”。

唐太宗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又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

朱棣也一样,他虽是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可他收安南、平西域,置以郡县,扫荡大漠,令鞑靼、瓦剌称臣纳贡,开疆拓土之功,不下于唐太宗。

李世民有六个臣子配享庙庭,朱高煦现在也提出让六个永乐朝臣配享太庙,意思已经非常明显。

“高煦,说心里话,其实我并不在乎后世的人怎么评价我。好战也好,残暴也罢,都不重要。”

朱棣有些感慨的言道:“我在乎的,是死后见到你爷爷时,我可以自豪的告诉他,大明在我手里,疆域变得更大了,人口变得更多了,百姓也更富裕了。”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接着沉声道:“五年前随着京同、玉同铁路全线通车,从京师前往龙城南北两段路线之中的南线彻底换成了铁路,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所以,从长远上讲,我是赞同修建京尹、京昆、京努铁路的。”

京同铁路是京师至大同的铁路线,玉同铁路是玉龙卫至大同的铁路线。

蒸汽火车可以日行千里。

朝廷兵马乘火车至玉龙卫后,再换以骑兵急行,前后只需十日便可抵达龙城,来回只需二十日。

于是,朝廷对漠北、漠西的掌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蒲昌、朔方、甘肃、陕西、山西、辽西等六省之地,已逐渐成为大明腹地。

而商队用马车配合火车,从京师至龙城的路程,最快可以缩短到十八天。

山西境内的商人,从大同至龙城,最快只需要半个月,一月内可以走个来回。

京同与玉同铁路干系及支线的全线贯通,打破了大同仅依赖于陆上驿道连接草原与京师的传统交通网络格局。

大同从此迈入了北可至玉龙卫,南可至太原府,东可进京师的火车货运时期。

于是,集市交易区不再局限于大同城内一隅。

沿铁路线的站台迅速繁华,对山西省的经济面貌影响巨大。

从此,大同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