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砸了。
要不是杜缜夫妻得知消息赶过来的快,怕是真要出大事了。
在杨三老爷和杜缇的求情下,杨老太太虽没被休,却逃不了余生都要待在庵堂的命运。
夏氏守到唐老太太五七过后,就把属于二房的产业,全部收回整理好,分成两份,给了杜文全和杜宁月。再把知道内情的一些仆人,好好的安置了起来,遂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建邺城。
杜文全乃是杜家二房的长孙,自是住进杜缜的尚书府,杜宁月便被夏氏直接带回了卢府。
对外就说,是上了卢氏族谱的,这些年一直留在金州,代母在祖母跟前尽孝。直到祖母离世,守完五七,方才回到母亲身边。
……
乐水道“夏氏真的很聪明,为女儿搏了个‘至孝’的好名声。有了这样的名声,杜宁月何愁以后的婚事。”
千年也随声附和“的确是聪明,就算东窗事发,也有说辞,毕竟不同宗了。”
千月却不解“夏氏既有这个想法,那她当初再嫁,为何不带女儿同去鲁地?齐州卢氏,家大业大,既然愿意求娶寡妇,也不在意多养一个小姑娘吧。”
乐水道“据查,夏氏当初是打算把杜三姑娘带走的,就连卢二郎主也是同意的。可杜家三房的杨老太太却不同意,说什么杜家虽不如卢家乃诗礼传承的大阀,却也是金州有些头脸的人家,怎么也不能把杜家的孩子养到外姓人家里。”
“这话,你们信吗?”
周九如眸色沉冷,漫声道“她这个隔房长辈,跳出来多管闲事,可不是为了杜家的脸面,而是盯上了二房的家财。”
别人不知道,她却听外祖母说过,唐老太太陪嫁丰厚,夏氏虽然父母双亡,夏家却是金州当地的富户,所以夏氏再嫁,才有那么多的嫁妆。
三房的杨老太太,闺名杨九儿,家里有五个阿兄,三个姐姐,临着她这个幼女,根本没嫁妆傍身。
“杨老太太确实贪婪。”乐水道,“二房的田庄铺子,自从杜缜去了西北,就由杜三老爷接管,多少收益,唐老太太也没精力过问。这杨老太太瞒下收益也就算了,还把唐老太太指明要留给杜宁月做嫁妆的首饰铺子,厚颜转到了自己的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