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祭司院合并的事,岩盔堡大公估计是跟公国祭司院谈妥了,获得整个公国祭司院的支持应该不是虚的。
这里又要明白另外一些基本常识,那就是岩盔堡大公的里德曼家族之来历,和罗哈特王室上位的那场王位争夺战。
这也是岩盔堡大公这么声明的原因所在。
以及,上面岩盔堡公国是个独立国家,却仍然在王国体系之下,还有公国祭司院只是王国祭司院分院,这些东西形成的原因。
从新历662年说起,当时因为曼利王室出了一个暴君疯王,引起王国内战,造成曼利家族没有了男性继承人,而唯一的公主加入了祭司群体,拒绝王位,因为祭司是神职人员,不能做世俗领主和国王。
只能二选一,她选择继续做祭司。
造成了王位继承人空缺,然后继承顺序最近的是两人,就是当时岩盔堡公爵的里德曼家族和王室领地内海狮岛伯爵的罗哈特家族。
岩盔堡公爵的母亲是前王大公主,海狮岛伯爵的母亲是前王二公主,他们的继承权都来自旁系。
海狮岛伯爵是王室所属领地,认为有优先权,也得到了更多王室领地内领主的支持,但岩盔堡公爵认为自己的母亲排位更靠前。
虽然王室领地内很多领主一开始也并没支持罗哈特家族,但也几乎没有几人支持岩盔堡公爵的。
最终两人都自称国王,内战继续,但变成了王位争夺战。
一开始,祭司院也分成了两部分,各自站队选择支持者,但这种模棱两可的继承权祭司院插不了手,这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祭司一般也只是口头上支持,几乎不会参与世俗内战,所以他们只能作壁上观。
但后来,支持罗哈特家族的大祭司给海狮岛伯爵加冕,使得王室领地内更多的领主都支持了罗哈特家族。
同时也引起了一部分祭司的不满,特别是那位曼利家族的公主,当时她已经是牧师长。
岩盔堡公爵趁机拉拢,于是另外一个祭司院成立了,曼利家族的公主成了第二个祭司院的大祭司。
王国不仅出现了两位国王,也出现了两位大祭司,神殿骑士团也因此被拖入了王位争夺战,祭司们开始肉搏上阵。
岩盔堡公爵也获得了加冕,并明面上得到了曼利家族的支持。
但也因为这件事,王室领地内剩下还没表态的领主,全都支持了罗哈特家族。原本支持岩盔堡公爵的盟友,也有些愤然离开。
因为很明显,曼利家族那位公主的行为,引起了原来观望的领主,以及里德曼家族一些支持者的不满。
岩盔堡公爵有点弄巧成拙。
王位争夺战的最终结局,是罗哈特家族赢了。
不过,罗哈特家族根基不稳,王室领地内领主几乎都支持了他是不假,支持他的祭司也更多,支持里德曼家族的一些盟友离开了也是真的。
但看戏的领主还很多,因为历来内战不会所有领主都参加,这跟兽人和外敌入侵不同。
最终双方势力之间的差距,仍然没那么大。
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北地边境侯脱离王室的控制,变成了一个超级领主,这是支持罗哈特家族的核心条件。
单纯在战场上,北地边境侯历来很强,这是常年跟兽人打出来的,就因为这个允诺,他们是罗哈特的坚定支持者,早期给了罗哈特家族的称王之路很大的帮助。
罗哈特家族赢的很勉强。
双方停战也更像是一种妥协。
事实上,如果不是岩盔堡公爵自己作死,搞了两个祭司院出来,最终结局还很难说。
所以,最终妥协的结果,已经称王的岩盔堡公爵自降半格,称大公,且不脱离王国,具体措施就是另外一个祭司院继续存在,但首领不能称大祭司和主牧,改为大牧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