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信教与信善(2 / 2)

诗意的情感 纪实 1299 字 2020-07-20

国家,党章规定党员干部不能信教。所以,许多国家称我们是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其实不信教并不等于没有信仰。儒家的仁爱,释家的和谐,道家的真诚,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信仰。从古以来,我们国家虽然也有许多的宗教派别,如佛教、伊斯兰教、儒教和道教等。但从未发生过教派之间的争斗和战争。主要原因是君权神受观念在中国占统治地位,任何宗教不得超越君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国家将各种教派团结在中国**的周围,统一领导统一目标,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所以,各教派和各民族之间和谐统一,安定团结。虽然在中东地区伊斯兰教派间的争斗与战争不断,在欧美一些国家经常发生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我国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和佛教的教民却一直非常地和谐稳定。这除过中国不存在民族和教派之间的根本性矛盾,再是道德思想与法制观念成为了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

道德思想和法制观念是一种广泛而公正的准则,不会带有任何的宗教意识和色彩。因为不同的宗教会把人们划分为不同的派别,而教派之间常常会因信仰不同而产生分歧和矛盾。如有些教派就因相互之间的祖先不同和教义不同而发生严重的对立,相互对立的双方因矛盾不断激化而产生仇恨,以致发生冲突和战争,而战争的双方无不想致敌方于死地而后快。

当然,英国人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美国人屠杀印地安人和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并非宗教原因,而是一种血腥野蛮的侵略与掠夺行为,而这种侵略和掠夺的目的就正如印加大王所说的那样“杀我们的男人,奸我们的女人,抢我们的财物”。许多西方国家就是依靠这种烧杀奸掠的侵略和奴役发家致富的。他们屠杀印地安人,贩卖黑人和鸦片,侵占和奴役小国和弱国,抢夺别国的矿产和资源。所以,这种惨无人道的烧杀奸掠非但不会被侵略国当成残暴和无耻,反会被侵略国当成是一种功绩和眩耀。如在南京大屠杀中的那两名日本军官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杀人比赛,看谁先杀死100个中国人。这事被日本记者在国内报道后,两人很快就成为了日本人的偶像。

由此可见,崇尚和平、祈求安宁、人人平等和向善向好只是教徒们的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和美好心愿,但是在对待敌国和敌国人民方面,则是宗教信仰必须服从于国家意志,不但不能讲究仁慈和道义,反而是越残暴越凶恶才越是会受到赞赏和敬仰,被授于功臣与英雄。在我国被俄国所占据的许多远东地区的地名就是以那些刽子手的名字命名的。

在我国除了**党员之外,其他人都享有信教的自由,信教的人应该信奉教义,向善向好,仁爱待人,各教派之间也应该相互包容,和谐共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宗教教徒都是善人和好人,无论从历史和现今来看,有些教徒本身就是杀人犯。所以,我们在衡量和判断一个人是否仁慈和善良时,不要以他的宗教信仰为依据,而应根据他的所作所为作为判断的依据。同样,我们也不要以为某些国家因为有宗教信仰就以为他们是仁义和善良的,从而对他们放松警惕,特别是某些西方国家,他们的侵略本性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只是我们不像过去那样好欺负了,否则,他们早就对我们下手了。与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相比,宗教只是一种引导我们向善向好的信仰,但它永远也改变不了人类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