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能用得到同为十常侍之一的张让,此事便是如此,还望文若兄见谅。”
荀彧再听他解释的时候,脸色变幻不已。
先是愤怒,而后便慢慢的平复下来,最后一脸的思索之色。
“行之贤弟此言倒也有理,宦官却是诛之不尽,莫如我等扶持一个,以免再有他人为祸天下。”
荀彧却是越说眼睛越亮,最后更是拍案而起。
“行之贤弟不愧为三绝公子,果有佐国之才,此计甚妙!”&a;ap;1t;i&a;gt;&a;ap;1t;/i&a;gt;
说到此处,荀彧兴奋的有些手舞足蹈。
“如此,彧现在便去阳公之处,与其商量此事,毕竟扶持一位宦官,确实不是小事,需要多方合作才行。”
“且慢,文若兄不必如此着急,此时人选还没定下。
张让的脾性我等还不了解,等在下与他慢慢接触了解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此时最重要的便是驱除宦官,其他之事日后再说。”
李知哪敢让他去找阳球,毕竟他也没想真的扶持张让,只是他随便编了个借口来骗荀彧罢了。
荀彧听他所言,沉吟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对李知赞道
“此乃老成谋国之言,不想行之贤弟除了智计百出之外,还如此的稳重,真乃辅国大才也!&a;ap;1t;i&a;gt;&a;ap;1t;/i&a;gt;
待到此事过后,彧必向陛下推荐行之贤弟为官。”
李知闻言心中颇为愧疚,也没有反驳他的话,只说了句日后再说,便不再言语。
说实话,他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做官,乱世将近,这时候的官职在未来连一只猪都不如。
猪最少还能杀了吃肉,而现在的官职只会连累他。
如若他此时为官,届时必定诸事缠身,让他没有闲暇去为乱世布局,却是得不偿失。
翌日
“行之贤弟,入宫之后切莫东张西望,看着自己脚下便可,见了陛下,行完礼之后不可平视陛下,
届时,行之贤弟须眼观鼻鼻观心,静立一旁,待陛下询问便是,切不可自作主张先行出声,行之贤弟可明了?”&a;ap;1t;i&a;gt;&a;ap;1t;/i&a;gt;
就在李知洗漱完毕,将要去面圣之时。
荀彧知道他没有见过当今陛下,怕他不知道其中的规矩,在他一边絮絮叨叨的叮嘱着他。
李知对荀彧的絮叨没有不耐烦,心中还颇为感动。
毕竟除了自己的父母亲人,基本上没有别人如此的关心他人。
荀彧如此,让昨天骗了他的李知心中颇为愧疚。
“文若兄放心,文若兄所言之事,在下皆记在心中,不会出错,不必担心。
现在时辰已经不早了,在下要去宫中了,文若兄可还有别的事情?”
荀彧沉吟了一下,随后摇了摇头
“行之贤弟去只记住四个字便可谨言慎行。&a;ap;1t;i&a;gt;&a;ap;1t;/i&a;gt;
宫中不比外边,里边规矩甚多,不可多言,不可多事,亦不可多嘴,行之贤弟可明了?”
李知点点头,看了看外面太阳,时间不早了,确实需要快点去了,便对荀彧说道
“文若兄所言,在下铭记于心,时间不早了,再晚怕是误了时辰,告辞”
“保重”
李知坐上马车缓缓的向皇宫行去。
皇宫门口,张让早已等候多时,见状,李知立刻跳下马车,对张让行了一礼
“有劳张公久候了,却是在下的不是,昨日之乡货张公可还满意?